关于XX区新旧动能转换接续情况的调研报告(全文9637字)

关于XX区新旧动能转换接续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发改局
??
??? 为充分把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重大机遇,结合XX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研究新旧动能转换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的问题,努力实现“双十增长、跻身百强的奋斗目标”,作如下调研:
??? 一、XX区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 (一)生产总值增速逐年下降,三产占比持续提高。201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53.76亿元,同比增长5.6%,较2015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增速略有回升,但仍分别低于全省、全市平均增幅2和2.5个百分点。三产比由上年的3.3:35.9:60.8调整为3.4:32.8:63.8,二产占比继续下降,三产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增长较快的行业为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分别同比增长27.18%、11.9%、8.2%,占GDP比重分别增长1.82、1.18、0.2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4个行业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5.2%、6.1%、18.4%、5.8%。
   (二)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26亿元,同比增长13.6%,分别高于全省、全市2.7和0.1个百分点。其中:区及区以上投资累计完成184.16亿元,镇街道投资累计完成196.1亿元,房地产投资累计完成97.4亿元,同比增长4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44亿元,增长16.8%;第二产业投资38.78亿元,下降13.3%,其中工业投资31.58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投资332.04亿元,增长17.8%。
  (三)从消费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加,从1993年的4.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41.7亿元,年均增长15.3%,拉动内需快速增长。
   (四)外贸增速降幅收窄,出口增速较快。2016年,全区进出口总值完成198.3亿元,同比下降4.5 %。其中:出口总值完成83亿元,同比增长28.8%;进口总值完成115.3亿元,同比下降13.5%。
? ??? 二、XX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已进入到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实质就是经济增长形态的跳跃,经济增长表面上表现为要素积累和投入的增长,实质是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持续演进的动态调整过程。以此为大背景,XX区进入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尤为明显,新旧动能转换。
  (一)发展态势面临速度换挡。改革开放以来,在区场、成本、环境、资源等发生系列变化的过程中,建区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1993-2016年全区GDP年均增速达13.6%。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14.4%,下降到2011年的12.2%、2012年的10.6%、2013的9.7%,2014年的7.2%,再降至2015年的4%,降至2016年的5.6%。
  (二)发展方式面临结构转换。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随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由1993年的59.8:26.6:13.6调整至2016年的3.4:32.8:63.8,第一产业占比下降56.4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上升6.2和50.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不断提高表明产业层次在不断提升。同时,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2016年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83%。“十三五”时期,全区进入结构调整换挡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方式如何从粗放型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转变将是全区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
  (三)发展动能面临转型升级。一直以来,全区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对外开放,企业依赖低成本、低价格竞争,创新能力不足。2016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为0.3 %,分别低于全国1.8个百分点、全省1.9个百分点、全市1个百分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2010年劳动力人口占比为73.43%,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为28.89%,较2000年提升1.59个百分点,人口红利的消退必然带来储蓄率的下降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同时,企业生产成本也不断上升,而投资率也在不断下降。2016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26亿元,有效投资增长持续下降,2016年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近46亿元,2016年投资拉动率为10.3%,也就是100元固定资产投资只能拉动约10元的GDP增长(全国2016年投资形成贡献率为44.6%),投资效率比较低。因此,“十三五”时期,全区必须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配置各类关键要素,依靠要素转型升级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 三、XX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分析
  (一)经济增长的供给需求动力分析。从投入和需求要素分析,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消费、净出口,这些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各地经济实践也充分证明这些要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近年来,这些投入要素为全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原动力。
    在资本投入方面,多年来全区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从1993年3.7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80.26亿元,年均增长24.7%。尤其是2003年到2011年,年均增长42.77%,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主要投资分布于工业、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
    从消费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加,从1993年的4.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41.7亿元,年均增长15.3%,拉动内需快速增长。
    在净出口方面,进口生产总值高于出口总值,2016年,进口总额为115.3亿元,出口总额为83.2亿元,净出口为-32.1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负值,但同时在交通运输业、批发业、金融业等临港产业方面拉动经济增长。
    在劳动力投入方面,多年来的人口红利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快速增长。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升,产业部门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需求上升。
    在R&D经费投入与创新方面,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作用并不突出,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综合从全区生产要素贡献分析情况看,投资拉动和劳动力投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主动力,消费和净出口是经济增长的要素重要动力,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比重较小。
?  (二)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动力分析。从动态的角度看,经济增长的快慢与产业结构水平高度相关,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纵观建区以来2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全区经济结构转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农业主导型”时期、“结构转型”时期和“服务业主导型”时期。2002年开始,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农业,2008年开始,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50%,全区产业结构曲线走势相对稳定,服务业主导作用不断增强。从三次产业的贡献率角度分析,二、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于一产业,并且三产的拉动作用强于二产。
  (三)经济增长的城镇引领动力分析。城镇化推进将带来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能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第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还能引领区域的整体发展、协调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2004年开始,我区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建筑业快速发展,建筑业企业数量从2003年的25家增长到2004年的64家、2005年的117家,在2010年左右达到最高值131家,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上升,同时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受城镇化快速发展影响,占GDP比重不断提高。从90年代开始的工业园区蓬勃发展,我区在三庄镇、南湖镇、河山镇、后村镇、涛雒镇等区域发展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不断增加,带动小城镇建设提速,但后来受政策、环境等制约因素影响,我区镇域工业园区发展停滞不前,高新技术开发区长期缺乏龙头企业,产城融合发展程度较低,园区引领动力不强。
    综上所述,近20年来,全区经济已基本形成四条推动经济增长路径,即:以高投资为主的增长,消费牵引动力不足;以要素投入为主的增长,而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以三产为主的增长,工业发展动力不足;以城镇引领为主的增长,园区引领动力不足。四条路径虽然在过去一段时期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贸易融资风险的挑战,传统增长动力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增长方式转变迫在眉睫。
    四、XX区发展新动力展望
    建区以来,XX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均GDP已超过9000美元,跨入中等偏上收入行列,经济发展水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动力面临明显变化。
    (一) 经济发展变化趋势。根据目前理论,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的经济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消费结构加速转型。居民消费类型、消费行为发生重大转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教育、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和投资等发展型和享乐型消费占据主导地位,人民对未来生活形成新的期盼,居民生活逐步向讲品牌、讲营养、讲环境、谋发展、求保障趋势发展,消费质量和消费能级不断攀升。
    2、服务产业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开始步入以信息化、知识化为主要特征的后工业社会阶段,服务业迅速发展并崛起,经济结构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二、三产业内部,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占支配地位的主导型经济。服务业发展重心向生产者服务和商业服务领域转移,城区功能将由生产型向服务型功能转变。
    3、科技创新更加关键。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强,经济发展表现出很强的自主创新性,所有制造部门都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技术集约度,技术密集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知识、创新和科技成为后工业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
    4、城区布局多中心化。制造业郊区化趋势明显,各种生产要素在近远郊及周边聚集,许多城区中产阶级为追求自然生活迁移到郊区,中心城区空心化加剧,城区空间以“CBD—远郊区集合居住区—公共大交通”和“中心城+新城(或卫星城)”的发展模式为主,城区空间结构开始从“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转变。?
5、城区生态不断优化。城区生态环境建设更加崇尚人与自然和谐,限制都市膨胀,保护生态农业,保存城区文化、城区记忆、美和休闲,区容环境和道路管网等城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得以转变,实施清洁生产,控制“两高”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低碳、环保节能和循环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对城区绿地的生态功能更加重视,实施破墙透绿、立体绿化和“三绿”工程、公园建设和景观打造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8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