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录
1.在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4
2.在2020中国旅游集团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9
3.在第16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的讲话 15
4.在新财富的资产管理年会上的讲话 25
5.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创新的未来 32
6.在陕西省慈协工作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 42
7.深化银行业科技应用持续推进转型升级新业态 47
8.社科理论座谈会上的发言 55
9.在煤炭期货与现货结合研讨会上的讲话 61
10.在2020央视财经论坛暨上市公司峰会上的致辞 70
11.中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78
12.共享公共采购市场的未来 82
13.树人生报国志 开变局之新局 87
14.金融科技发展、挑战与监管 92
15.在2020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的讲话 97
16.在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培训上的讲话 110
17.在“2020凤凰网财经峰会”线上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116
18.在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24
19.世界将以更快的速度向东方、向中国、向社会主义倾斜 136
20.在全区城市大脑萧山平台建设比学赶超活动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148
21.努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勇于担当市场主体责任 152
22.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161
在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结一
2020年12月25日
尊敬的宁吉喆副主任、娄勤俭书记,
尊敬的李政宏会长,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很高兴应邀参加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座谈会。我代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对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和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为昆台融合发展作出贡献的两岸各界人士特别是台商台胞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诚挚问候。
1990年10月,首家台资企业落户昆山,开启了昆山与台商台胞携手拼搏30年的历程,走出一条具有昆山特色的昆台融合之路。在江苏省委省政府、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昆山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实力多年蝉联全国百强县之首,其中凝聚着台胞的贡献,也为台企做大做强拓展出新天地。大批台企、台胞慕名而来,30年间累计有5300多家台资企业落户昆山,近10万台胞在此安居乐业。台企台胞为昆山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也分享了巨大发展机遇,取得在岛内难以想象的成就。一大批中小台企在昆山成长壮大,6家企业在大陆***股上市。今天上午,我走访了在昆台资企业、台胞家庭,深切感受到两岸融合发展在昆山不断开花结果,两岸命运共同体成为生动的现实。
苏台、昆台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是两岸同胞携手把两岸融合发展道路走宽走实的缩影。
第一,经济合作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高水平的经济合作,是苏台、昆台融合发展取得突出成就的基础。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强化了两岸产业链供应链纽带,带动了两地人员往来和各领域交流持续热络。两岸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祖国大陆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二,民心所向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不竭动力。昆台融合发展的主体是百万昆山市民与数万常住台胞,大家朝夕相处、守望相助,生动诠释了“两岸一家亲”。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血浓于水的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两岸融合发
第三,制度安排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2013年,国务院批复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支持昆山开展对台合作先行先试,为昆合融合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昆山市委市政府落实落细“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等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并根据台胞台企需求采取更多举措,为昆台融合发展提供助力。不断完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是两岸融合发展行稳致远的依托。我们要继续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第四,共建共享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根本途径。昆台融合是共建共享的融合。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有着共同的追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要两岸同胞共同推动、共同维护、共同分享。事实表明,两岸同胞携手努力,就能不断创造辉煌,就能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共同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建共享祥和、安宁、繁荣、尊严的共同家园。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扩大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范围至昆山全市,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这对昆台融合发展创造了新机遇、设定了新标杆。希望昆山把握机遇,开拓创新,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进行更多有益探索,作出更大贡献。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苏台、昆台融合发展。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科学决策、沉着应对,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越是面临惊涛骇浪,外部环境越是复杂艰险,就越体现出制度和治理的优势,就越展现出经济强大韧性和抗风险能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为亚洲应对和走出危机作出决定性贡献。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时,我们在世界经济企稳向好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今年在世纪疫情考验下,我们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预计全年GDP突破100万亿元,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和世界经济复苏的稳定器、发动机。
今年台湾经济保持增长,与大陆台胞台企的贡献、两岸产业链供应链纽带密不可分。今年1-11月,两岸贸易同比增长13.8%,其中大陆对台出口增长8.4%、自台进口增长15.6%。两岸贸易额达到2356.9亿美元,台湾顺差1277.3亿美元。事实证明,台湾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陆,祖国大陆的发展机遇、在大陆台胞台企的发展,有力拉动了岛内发展,增进了岛内同胞福祉。祖国大陆的发展是广大台胞的重大利好,两岸同胞加强合作,台湾经济才能有更好前景,台湾同胞才能更多获益受惠。
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时期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是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期,也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展望未来5年乃至15年,大陆仍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包括雄厚的物质基础、巨大的市场体量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等等。目前,大陆具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全球最完备、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近9亿劳动年龄人口及1.7亿受过高等教育或具备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今年祖国大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零售市场。广大台胞台企扎根大陆发展机遇巨大、空间广阔。
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去年1月2日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广大台胞台企把握新机遇,取得新成就。我们继续支持台胞台企拓展内需市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帮助台胞台企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带来的机遇。我们支持台胞台企融入大陆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与大陆企业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成长。希望广大台胞台企坚守民族大义,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为祖国统一事业做出贡献。
预祝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座谈会圆满成功!新的一年就要到来,祝各位嘉宾、朋友阖家安康、事业兴旺、新年快乐!
谢谢大家。????
??
在2020中国旅游集团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胡和平
2020年12月23日
今年以来,我国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旅游战线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稳妥推进复工复产复业,逐步恢复国内旅游市场,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做出了积极贡献。胡和平指出,当前,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即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旅游业发展既有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为此,旅游业要做好三方面准备:
把握新发展阶段旅游业面临的形势、任务一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旅游业发展拓展了空间,也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之后,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期待,进入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过渡的新阶段,消费需求呈现了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旅游业随之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人们的旅游需求逐步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体验转变,对旅游产品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旅游企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的整体素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是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旅游业有独特优势,也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推动生活型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等服务业。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旅游业是典型的综合性产业,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开放度高,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应该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必须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培育繁荣国内旅游市场,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促进国内大循环,要大力发展入境游,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
三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新动能,也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新要求。以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不断突破,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也深刻地改变了旅游业的发展格局。旅游业要积极顺应趋势,用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优化传统业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四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旅游业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这就要求更加注重发挥旅游在促进文化传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独特优势,不断培育文明风尚,培育文化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五是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全球疫情扩散蔓延态势仍在持续,我国的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旅游业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旅游发展,避免疫情通过旅游活动传播扩散,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落实旅游经营场所、设施、产品、服务等安全标准,加强安全旅游提示警示,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守住生态安全底线、文物安全底线,坚持正确的方向,牢牢守住意识形态安全的底线。
?明确新阶段旅游发展的思路举措
?“十四五”时期,旅游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丰富产品供给。把提供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要搞好需求侧改革,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提高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优化旅游发展布局结构,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整合跨区域资源要素,加快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精益求精,着力打造旅游精品,提升中国旅游平台形象,要做强市场主体,尊重企业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经营投资环境。
大力发展大众旅游。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统一,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创新旅游产品供给,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适应人们旅游方式的变化,优化旅游公共设施布局,增加旅游惠民措施,推进旅游景区服务中心等标志体系建设,加大面向散客的旅游公共服务能力。
发展智慧旅游。把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机遇,完善旅游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产品服务、企业治理等智慧化水平。要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应用,推动旅游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育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要加快建设智慧景区,支持旅游景区、度假区等开发建设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推进预约、限流、错峰常态化,提高管理效率。
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扎实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力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教育、体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衍生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强化市场管理。把提升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构建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第三方质量评价体系,改善游客体验,提高满意度。要加快旅游行业信任体系建设,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机制,针对突出问题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侵害游客利益的违法行为,让群众在高品质的旅游活动中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不合理低价游等专项整治,营造规范有序、安全文明的旅游市场环境,要健全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加强重点时段、重要设施设备、重大节庆活动及高风险项目等的安全监管。
强化新发展阶段旅游企业的使命担当
旅游企业是现代旅游业的核心,在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进入新阶段,要一如既往,积极作为,努力担当新使命,做出新贡献。
一是要坚持文化引领,做文化自信的培育者和践行者。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为重大任务,提升旅游的思想内涵、文化品质,让旅游成为难忘的精神之旅、文化之旅,成为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拓展交流渠道,创新交流方式,让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同时,也让中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
二是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做大众旅游的促进者。要适应大众旅游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旅游消费常态化、需求多样化等特点,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丰富产品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改变当前旅游产品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局面,既更好满足人民旅游需求,又从中获取发展动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
三是推动科技赋能,做智慧旅游的示范者。要抓住科技发展的契机,加快新科技应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积聚各类创新要素,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的产品创新,实现科技强企、科技强旅,使“旅游+”“科技+”相互赋能和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推进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支持旅游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共同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在第16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的讲话
方海星
2020年12月19日
尊敬的艾学峰副市长,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再次相聚深圳,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和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面对疫情,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抗击,取得了伟大胜利。疫情中,期货行业主动捐钱捐物,助力实体企业管理价格和供应链风险,助力我国经济恢复常态,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2020年期货市场发展取得良好成绩
2020年我国期货市场在许多方面的进展令人鼓舞。
一是疫情期间期货市场运行平稳,避险功能有效发挥,有力支持了实体企业复工复产。疫情爆发后,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在证监会党委领导下,我国各期货交易所积极应对,保证了正常开市和市场稳定运行。疫情期间,企业避险需求上升,期货市场资金量和成交持仓量均创历史新高,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作用进一步凸显。截至11月底,我国期货市场资金量突破8559.5亿元,同比增长55.2%;1-11月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分别达到53.8亿手和382.5万亿元,同比增长50.4%和45.5%。风险管理是衍生品市场的基本功能,外部环境越不确定,期货市场越能发挥“避风港”作用。疫情发生后,实体企业普遍面临库存高,销售难,产业链运转不畅,原材料和现金流紧张等问题。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营机构采取多种服务手段,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通过期货交割、期转现、仓单交易等多种期现“转换”途径,在期货市场帮助企业实现采购和销售。灵活利用仓单服务,帮助企业盘活库存、缓解现金流压力。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围绕疫情期间抗疫物资生产企业需求,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涌现出了“口罩期权”“手套期权”等一批助力企业“战疫复产”的典型案例。面对国际原油市场大幅波动,我国原油期货制度设计、风险管理和应急能力经受住了考验。在WTI原油期货出现“负油价”等极端行情下,上海原油期货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获得国内外各方的肯定。
二是品种创新和规则制度改革加速推进,市场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今年以来,我们排除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新品种上市步伐,全年共上市12个新品种。截止到11月底,我国期货和期权品种共有90个,其中国际化品种6个,为广大实体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避险工具。特别是今年液化石油气、低硫燃料油等品种上市后,以油、煤、气为代表的国内能源期货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持续优化交易制度,全面推广做市机制。全年新增32个期货期权做市品种,目前已实施做市制度的期货期权品种总数达到65个。做市品种的流动性和活跃合约连续性显著提升。对CPI、PPI有重要影响的期货品种如玉米、铁矿石、铜等,期货定价质量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重要价格参考。“期货价格+升贴水”定价模式日益普及,推动了贸易方式变革;保险公司已利用大豆、玉米等农产品期货价格作为农业保险定价依据。
市场运行质量的提升,促使更多实体企业和投资机构参与期货市场交易。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场机构客户数达到5.74万户,机构持仓、成交量分别占全市场55.59%和37.4%,同比增长38%和98.6%,与2015年相比,则分别增长2.01倍和2.49倍。9月底,共有8185只私募基金和1621只资管产品投资场内商品及金融衍生品,资金规模分别为1.03万亿元和142亿元。今年,4只公募商品期货ETF基金成立,虽然目前规模还不大,但与股票、债券等资产形成了互补,填补了公募基金大类资产配置当中的空白。
三是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建设初见成效,服务实体经济空间不断扩展。场内期权的丰富为场外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对冲工具。3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仓单交易、基差贸易、商品互换等场外期现结合业务平台相继上线,对场内工具形成有益补充,形成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线上与线下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了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有效拓展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空间。期货市场监控中心牵头建设的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库近日获得了FSB的认证,成为我国首个正式获得FSB认证的报告库,这将对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四是对外开放品种增加,开放路径更加多元。上半年,低硫燃料油期货同步对外开放上市;一个月前,上海国际铜期货上市;下周,棕榈油期货也要向境外投资者开放。对外开放期货品种将达到7个。通过跨境商品期货ETF、结算价授权、推出结算价交易指令等方式,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多元。今年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已经成立,今后会有更多的外资控股期货机构参与中国期货市场。
五是境外投资者参与度稳步提升,我国重要大宗商品定价影响力得到提高。铁矿石期货已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70家境外客户,包括英美资源集团、嘉能可、拓克等大型国际公司参与,已发展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唯一采用单一实物交割的铁矿石衍生品。PT***作为我国期货市场首个引入境外交易者的化工品种,已经成为全球聚酯产业的价格风向标。天然橡胶和20号胶期货互为补充,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天然橡胶期货市场。上海原油期货2020年前10个月境外客户日均成交占比近18%,日均持仓占比近25%。2020年1-10月,原油期货累计完成交割7932万桶,同比增长4.15倍,在低油价时期,有效地扩大了我国原油商业储备,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海原油期货复出口业务落地后,使用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定价的原油转运出口至韩国、新加坡等地区,进一步彰显了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在东北亚区域的价格影响力。
六是期货经营机构综合实力提升,创新发展提速。截至2020年11月底,全行业总资产、净资产、客户权益5年间分别增长94.2%、62.4%、102.1%,达到9224.6亿元、1272.4亿元和7741.2亿元。在以前瞻性为导向的审慎监管下,我国期货公司总体经营稳健,没有出现大的风险事件。期货行业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一批期货公司以经纪业务为基础,以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为两翼,逐步从通道业务向综合服务转型。
二、加快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的举措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成绩斐然,但在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规则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要深刻理解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按照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加快推进期货市场各项工作,积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配合做好期货法立法工作,夯实期货市场法治基础。期货行业盼望已久的期货法,即将进入一读,我们要全力做好配合,争取早日出台。期货法是期货市场的基本大法,将从法律层面对我国期货市场的改革开放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法律地位,明确期货市场基础法律关系、民事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明确对场外市场的监管;对市场准入、投资者保护和对外开放等做出明确规定,为期货市场对外开放以及跨境监管提供法制保障。
二是围绕价格发现这个期货市场的核心功能,进一步夯实期货市场的基础。要继续推动新品种上市。生猪期货将于1月8号上市,这是我国农牧业和期货界的一件大事,我们必须确保平稳推出、平稳运行。加快推进天然气、成品油、花生、30年国债期货期权等品种上市工作,加快商品指数和商品指数期货期权品种研发和上市,支持相关机构开发更多商品指数基金、商品指数ETF等投资产品,研究推出碳排放权期货,助力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要增加交易制度供给。今年国债冲抵保证金、差异化保证金措施已经实施;做市商制度持续优化,合约连续性问题得到改善。我们将持续解决重点品种合约连续活跃问题,实现重点品种全覆盖。加快推出组合保证金,优化持仓信息披露机制,建立交易所间结算风险隔离机制,提高交易结算便利性,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要继续扩大市场主体供给。今年期货市场主体供给取得突破,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诞生,多年未有的新设期货公司已经获批,新设期货交易所工作进入尾声,商品指数公司即将开业,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已获准参与国债期货市场。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推动相关工作,不断丰富市场主体。同时进一步破除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交易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更多国企、上市公司等实体企业,以及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基本养老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优化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
三是要积极稳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现代资本市场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级发行、二级流通和三级风险管理”为特征的层次体系,进行风险管理的衍生品市场主要是对金融市场风险进行分割、转移和再分配,优化市场风险承载结构。十四五规划要求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我国将形成一个巨大的直接融资市场。这个市场需要个股、股指、利率、汇率、信用类期货期权等场内外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完成风险管理。当前,我国金融期货期权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期,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参与者日益增加的风险管理需求,也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创新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有必要适度加快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
四是继续扩大期货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总书记不久前在纪念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上要求提高我国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给我们期货行业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市场越开放,越便于投资者参与,参与者越众多,市场的竞争力才越强。我们将继续扩大特定开放品种范围,拓宽市场开放模式;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更加注重制度规则与国际市场的深层次对接,以更高效、更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和规则体系,更多地引入境外成熟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机构来华投资展业。通过双向开放,期货行业要为我国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大宗原材料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是进一步丰富中介机构类型,推动期货经营机构多元化。以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为抓手,支持期货公司加快转型发展。继续支持期货公司以多种方式增加资本金,为机构创新转型提供资本支撑。目前,期货公司为风险管理子公司提供介绍服务、期货资管参与科创板、创业板网下打新和参与非标市场等政策均已出台,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影响行业发展的问题,进一步细致论证、分类施策,不断完善行业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要丰富中介机构类型,培育专业交易商。场内市场工具的丰富,为场外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近年,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贸易企业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开展场外衍生品风险管理服务,互换、远期、场外期权等业务的开展,极大满足了实体企业风险管理的个性化需求。一些大型国际现货贸易商(比如嘉吉公司),既拥有覆盖全产业链的现货网络,同时又具备丰富的衍生品交易经验,可以将其现货信息、仓储物流、专业交易等优势充分转化为定价优势,为产业链上各环节客户提供低成本的风险管理综合服务,增强了客户粘性,实现了多赢发展。期货业协会要积极将这样的具有衍生品服务功能和能力的机构吸纳为会员,给予他们应有的身份,培养其成为衍生品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要加快培育我国商品场外衍生品的机构间市场,支持风险管理公司发展成为专业交易商和做市商,逐步在场外衍生品市场发挥核心作用。要进一步提高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的专业能力,培养高水平的商品交易顾问CT***、商品投资基金CPO。要更好发挥大宗商品市场资产配置作用,利用大宗商品投资策略灵活,与其他金融资产相关性低、可以优化投资组合收益等特征,加强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更好服务机构财富管理。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今年是期货市场建立30周年,也是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20周年。20年来,协会职能不断优化,在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希望协会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发挥好行政监管的前沿、补位、细化、传导作用,更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期货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建设一个高效率、有活力、开放型的期货市场,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多力量!
在新财富的资产管理年会上的讲话
杨华辉
2020年12月18日
很高兴受新财富邀请,参加2021年新财富资产管理年会。今天会议的主题是“聚中国,投未来”,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画了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标志着我国将全面进入新发展阶段,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经历历史性变革,伴随着发行制度和交易机制的改革,叠加一系列金融开放举措,中国资本市场正逐步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主流,在我国经济与金融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也正面临着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新的挑战。在此,我想谈谈兴业证券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推进新发展阶段一流投资银行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以及研究业务在公司转型过程中的新定位、新使命。
当前我们感受到证券行业的核心变化主要来源于以下四点:
一是头部化效应加剧,强者恒强格局日益明显。2016年以来,排名前10的头部券商格局基本稳定,盈利能力常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总资产排名前十的券商合计行业占比为48.5%,接近半数;净资产排名前十的券商合计行业占比为43.5%,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合计行业占比为42.3%,均超过四成,净利润排名前十的券商合计行业占比为49.9%,基本占据半壁江山。从业务发展角度来看,发行制度变革、财富管理转型、资产管理去通道和衍生品业务的“马太效应”,均将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从行业监管角度来看,分类监管的强化,风控指标的修订,航母级券商的打造,监管层“扶优限劣”导向也在日益强化。
二是业务发展更为多元复杂,且呈现关联性。证券行业依靠牌照红利的商业模式已进入瓶颈期。一方面,伴随着监管自上而下的引导以及头部证券公司积极主动开展创新业务,证券公司业务已经迈入新一轮创新发展周期。资管公募化改造、转融通、基金投顾试点、外汇牌照试点、FICC、衍生品等创新业务拓展步伐明显加快,并呈现出更为多元化、复杂化及重资产化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客户需求也在不断进行演变,个人客户对多元、复杂且个性定制化的财富管理需求不断提升,企业客户对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机构客户对包含研究、销售、融资、投资等在内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提升。这些都对业务之间的关联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倒逼证券公司改变以往“以牌照为中心”的业务经营理念,加速探索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转变业务发展模式。
三是行业竞争激烈叠加外资券商进入,竞争程度加剧。我国财富管理业务和机构业务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证券公司或将面临银行、保险等大机构的全面竞争。此外,对外开放进程明显加速,自今年4月1日起,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限制已全面取消,外资券商正在加速进入。目前已有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在内的8家外资控股券商相继落地,一方面有望为行业创新与变革之路打开全新视野,并产生“鲶鱼效应”,另一方面也或将对优质客源产生分流影响,对内资券商形成竞争压力。
四是金融科技已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当下,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应用正深刻影响着资本市场,证券业也大步迈入“金融科技”时代。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对于证券行业来说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证券行业,特别是部分头部券商已从战略高度布局金融科技,信息技术领域的累计投入已超过500亿元。金融科技正深刻改变着行业的服务边界、商业模式、资源配置及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
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以及推进金融双向开放等诸多内容。作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等一系列政策红利的指引下,资本市场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进入新发展阶段,兴业证券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主要工作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新发展阶段一流证券金融集团建设。近年来,兴业证券经过广泛调研、认真研究,结合现代金融企业的管理逻辑、证券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提出“建设一流证券金融集团”的战略目标,在新的发展阶段,兴业证券提出了以“集团一盘棋、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担当奉献”为核心内容的集团新发展理念,按照新发展理念提法。同时积极响应中国证监会与证券业协会的号召,着力打造具有兴证特色的专业文化、合规文化与责任文化,共同指引新发展阶段一流证券金融集团建设。
二、坚定推行“集团化”战略,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竞争力。在新的行业发展背景下,兴业证券明确要求贯彻“集团一盘棋”的发展理念,增强跨业务条线、跨经营主体的客户共享、业务协作和资源整合能力,把协同力量发挥到最大,为各业务发展增效赋能。公司不断建立健全集团协同顶层设计保障,自上而下,系统性、制度化地在总部层面出台了集团协同相关指标体系、考评办法、资源配置等文件。公司还设立了专门业务协同推动部门,大力推动以及保障集团协同运行效率。
三、以客户为中心,积极构建双轮驱动业务体系。2020年兴业证券紧抓市场契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整合集团资源,加快构建财富管理业务与大机构业务“双轮驱动”的业务体系。公司在财富管理业务领域的探索由来已久,很早就将财富管理业务确定为零售业务转型的方向,并定位为集团稳定经营的压舱石。面对当下以注册制为核心的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推进,依托前两年打下的业务基础和管理基础,公司整合了包括大投行、投资研究、机构销售、以及托管外包等业务资源,举全集团之力,加大了在机构业务上的战略投入,构建了具有兴证特色的大机构业务生态圈,为各类企业及金融机构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兴业证券坚持以做大客户规模和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为业务基础,以集团全面协同为突破口,全力推动财富管理和大机构业务两大板块业务协同发展、持续发力。
四、夯实四大支柱,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兴业证券不断夯实风险管理文化建设、风险管理治理架构、风险管理工具方法及风险管理基础设施四大支柱,构建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公司形成了一整套风险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对主要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科学的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覆盖各个风险类别、业务条线、部门及子分公司。
五、加大创新与金融科技投入,助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兴业证券将金融科技置于集团战略的高度,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以融合、牵引业务为方向,切实推动金融科技对集团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的全面赋能,助力集团一体化发展。
今年以来,兴业证券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初心和使命,紧紧围绕建设一流证券金融集团的战略目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集团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财富管理业务和大机构业务两大板块业务协同发展、持续发力,疫情防控和业务发展两手抓,各项业务稳健增长,规模、质量、效益平衡发展。
2020年前三季度,兴业证券经营业绩大幅增长,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4.96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利润总额46.83亿元,同比增长72%。各项主营业务竞争实力不断提升。证券研究实力继续稳定在行业第一梯队,并发挥重要智库作用;投资银行业务积极布局注册制改革下新机遇,融资家数和融资金融行业排名前列,业务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托管与外包业务规模与份额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新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排名同业第四,公募基金券商结算模式等创新业务取得先发优势;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管理规模与产品收益双增长,2020年三季度末管理规模超过4,600亿元;财富管理转型成效凸显,新增客户数、代销及保有金融产品规模均创新高。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注册制全面推进、上市公司数量增长、机构化进程提速、创新业务的开放,证券公司由“通道类中介”向“专业型投行”转变,同时对研究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也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党中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将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使命。在此历史发展时点,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建立自身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发展使命。
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创新的未来
——在“无锡经济开发区深圳产业对接会”的主旨发言
郑永年
2020年12月18日
我们今天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我们的国家、企业、技术创新意味着什么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由中美关系的变动引起的。大家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现实是中美已经陷入了一种深刻的新型冷战状态。上一个冷战,即美苏之间的冷战,经历了半个世纪。所以我们要思考接下来至少半个世纪的事情,而不仅是五年十年的事情。
不论是学者、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是:下一步怎么走?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导致国内环境的变化,国家最近提出了双循环,即国内国际大循环,以国内循环为主。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必须思考未来的方向,我们对方向性的东西不能误判。
一、世界为何进入了大变局时代?
我先给大家介绍世界大变局未来发展的几个大趋势。第一个大趋势是中美两国的技术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第二个大趋势是中美两国的技术脱钩是不可避免的,但中美是否完全脱钩取决于中国自己的开放程度;第三个大趋势就是中美技术脱钩,也会导致中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脱钩,但脱钩程度也是取决于中国自己的开放程度;第四个大趋势是中美不可避免最后会走到军事竞赛的道路。
一方面,大家不要害怕军事竞赛,军事竞赛也可以推动技术进步,美国每一次技术跨越性发展都是跟战争有关系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军事竞赛如果搞不好就会置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于死地。所以,?下一步中国必须要加紧军民融合体制的改革,不改革我们在中美竞争中会处于劣势。
从长远来看,我觉得中国会形成一个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的开放性技术市场。珠三角与长三角,在国内甚至在世界舞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两大经济区域在中美技术竞争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提高创新能力不仅仅在于技术本身的进步,更在于创新体制的进步。
我们现在很多IT企业面临那么大的困难,就跟我们以前太注重技术本身的进步,而忽视了创新体制有关系,也忽视了地缘政治变动对技术的影响。
今天世界大变革是由什么引起的?简单地说,有两个因素。第一是美国的相对衰落;第二是中国的快速崛起。这两个国家的变化决定了今天这个世界格局为何发生了变动。但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美国的衰落是相对的。美国实际上还是很强大,它的衰落只是说中国崛起太快了。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讨论修昔底德陷阱,也就是一个新兴大国会不会挑战一个现成的老牌大国。现在美国担心中国在挑战自己,这造成了地缘政治的大变动。
美国今天的对华战略,我把它概括成“四全”模式。“四全”模式是指用全政府、全社会、全世界、全方位的模式来攻击中国。
美国的这些想法当然是异想天开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不管怎么样,这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美国的战略目标很清楚,就是要再一次中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中国近代晚清被西方打败以后,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就一次一次被打断,前面几次我们的现代化都是被日本人所打断的。
今天美国人其实也很清楚,中国太大,很难围堵中国;中国已经改革开放40年,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美国围堵中国也太晚了一些。美国会怎么办呢?这两年我们国内在讨论两个陷阱问题,即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美国现在很明确,如果中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那么中国就永远没有能力来挑战美国了,也就是没有修昔底德陷阱了。所以,?美国意图从技术冷战开始,再延伸到各个领域遏制中国。
二、中国应如何应对
中国怎么办?美国对中国的策略会不会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取决于中国怎样回应。如果美国人一拳打过来,你毫不思考地反击一拳,会是一种情形;如果根据中国古典哲学(像太极拳)那样回击,又会是另外一种情形。?我觉得中国要思考如何理性地去应对美国,而不能被情绪主导。
首先,我们要对美国有一个客观评估。美国的衰落是相对的,它没有绝对衰落,美国还在进步。美国的媒体报道美国负面新闻,中国媒体也报道美国负面新闻,所以我们很多人容易产生幻觉,以为美国已经不行了。但实际上情况不是这样。
我们从历史经验看,一个大国的衰落是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不会一下子衰落的。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表示,美国还是世界制造业的第一梯队,日本和欧洲是第二梯队,中国是处于第三梯队跟第四梯队之间。经济上,美元的霸主地位没有被替代。军事上,美国的军事依然是世界最强大的。
美国今天的问题主要是治理体制问题。从1980年代到2008年世界经济经历了一波超级全球化,美国是超级全球化的最大获益者,但美国的老百姓中很大部分人不是受益者。因为美国内部治理不善,收入和财富分化,美国已经由引以为傲的中产社会变成现在的富豪社会,从全球化所获得的巨大的利益落到了少数人手里。
从二战后到1980年代,美国的中产阶层一度达到70%,但今天的美国中产阶级不到50%,20年时间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说不过去。奥巴马总统在位8年,美国中产阶级比例下降尤其严重,没有奥巴马就不会有今天的特朗普。新冠疫情以来,大量美国人开始骂比尔·盖茨,现在美国人的仇富心态可见一斑。
从社会治理看,美国以前是西方民主的典范、精英治国的典范,为什么会堕落到今天的程度?就是因为社会不公平,所以这是治理体制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发展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政治跟经济分离开来。
今天美国所经历的危机当然很深刻,但是可能还比不上1960年代越南战争和马丁·路德·金的民权运动的时候。中国媒体热衷报道美国的社会负面,导致大家容易产生误判,认为美国已经衰落了。但实际上中国跟美国的差距还是巨大的。
其次,从技术创新看,我们应该承认中国还只是技术应用大国,而不是技术原创大国。近代以来大部分的原创技术都来自于西方,包括我们的“两弹一星”,如果没有钱学森这些优秀知识分子回来的话,我们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研制出来。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我们依然会处于技术应用阶段。从应用到原创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再次,美国的脱钩政策有两个领域可能成功,一个是所谓国家安全领域,美国会以保护国家安全的名义要求甚至强制高科技企业回归;?还有一个领域可能是医疗物资,医疗企业的回归已经开始了,我们很多人把这理解为“去中国化”,但我觉得医疗物资是和老百姓生命攸关的,不可以全部放到海外生产。根据美方的估计,美国85%以上的医疗物质依靠中国供应,97%的抗生素依赖中国,这是不合理的。
但其他领域的产业转移,不能说是脱钩或者说“去中国化”。在中美贸易战之前,西方一些企业已经从珠三角和长三角转移到其他国家去了,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这是正常的经济行为。所以,我们对中美关系变化的解读不能太民族主义化。
三、中美竞争的本质是技术竞争
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必须搞清楚,?中美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技术竞争,不是像以前的所谓的陆地之争,美国没有任何意向,要像侵略其他国家一样侵略中国。美国对中国的围堵能不能阻止中国崛起,关键还在于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中国的短板就在于原创性的技术不足。1980年代以来我们很自豪,因为我们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工厂。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概念需要纠正。中国1980年代以来基本上是一个技术应用大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世界制造工厂,更确切的说法就是中国组装,我们下一步要思考如何从中国组装转型成为中国原创,原创的东西才是***总书记所说的大国重器。我们要思考怎么样解决原创性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需要什么?
技术的本质就是开放与市场,技术一定要在开放状态下才能进行创新。这一点,中国本身就有很深刻的教训,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就是巨大的遗憾。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在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事物的全部面貌。在学术方面,印刷术导致了西方的宗教革命。火药改变了战争的形态。指南针在航海方面的应用开启了世界的新篇章。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就是火药跟指南针的结合,使西方强大起来。
遗憾的是,尽管四大发明是中国的,但中国因为明清以后封闭起来而没有让四大发明发挥出更大作用。我最近在看美国人写了一本《火药时代》的论著,非常有道理。西方就是靠火药、指南针强大起来的。中国作为火药和指南针发明的地方,为什么没有成为海洋帝国呢?就是因为封闭起来了,我们火药主要是用来放鞭炮和娱乐。指南针更是太可惜了。没有指南针,哪会有航海时代?我们却用指南针来看风水。国家封闭后我们不知道世界在发生什么。
苏联的教训距离我们这个时代更近。苏联也有技术创新,但它是封闭式创新,没有市场。苏联封闭式的创新早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因为缺少应用市场,创新很难持续。?美苏冷战总体来说就是开放打败了封闭,市场打败了计划,这两条是最基本的。?当然戈尔巴乔夫的判断失误也扮演了一定角色,但基本上还是因为苏联不开放、封闭性地发展。
另外一个原因是没有市场,技术开发需要大量投入,技术有了,但没有市场它就很难收回投入。美国做到了开放式创新,拥有市场,所以它是可持续发展。苏联是封闭性的,没有市场。
四、中国的技术创新需要什么
中国需要吸取苏联的教训。中美军事竞赛可能难以避免,中国不怕跟美国进行军事竞赛,?但必须坚持开放和市场这两个原则。所以我们一定要改革我们的经济体制。历史上看,每一次战争都有效推动美国的技术进步。
中国的经济体制怎么改革?国企要不要竞争?我觉得国企必须竞争,但国企不能跟民企竞争。最近在讨论竞争中性,这是非常理想化的,我不认为国企跟民企之间能做到竞争中性。我们要承认这个现实,国企只有跟国企之间竞争才可以说竞争中性。按这样一个思路,我觉得要思考国企民企的边界怎么划分。
最近大家都在说要学新加坡的淡马锡式制度。淡马锡模式有科学的地方,也有不科学的地方。我们要学习淡马锡科学的地方,比如坚持市场商业原则。但中国的国企复制淡马锡的投资模式,我觉得会很糟糕,中国国企可能把所有民企都扼杀了。淡马锡就是像个投资公司,看哪一个公司好就国家投资。新加坡的民企非常弱小。中国如果这方面学新加坡的话,会马上走向衰落。
中国一定要做到三层资本之间的均衡。西方污蔑中国是国家资本主义其实是错的。中国既不是说西方所说的国家资本主义,也不是西方这样的自由资本主义,?中国是个混合经济体。如果大家有足够的历史知识,就会看到中国从汉朝到今天一直是三层资本、三层市场,顶层是国有资本,底层的是庞大的中小民营资本,中间层是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互动层。
中国的三层资本均衡时,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好。如果出了偏差,国家经济就出现问题。在很长的历史时间,中国都是三层资本的有效分工合作。这是中国的文明性。
国有资本的控制与民营企业的逻辑不一样,国有企业的逻辑应用跟民营资本的应用逻辑是不一样的。我们有些领域可以交给国企去做,例如公共服务、自然垄断领域,但国有企业必须是多个国有企业竞争,不能一家垄断,垄断不会进步。更多的领域需要开放给民营企业去做,让民营企业互相竞争。国企和民企分领域的改革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向。
这么多年来,西方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对中国耿耿于怀。我们确实要意识到,?技术应用方面我们遇到了瓶颈,原创性的技术必须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因为研发投入很大,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我们的模仿能力又强,就没有企业会去投资技术研发。研发的资金比例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同样要提高才行,否则没有企业会有很大的积极性去投入研发。
技术创新是个中产阶级的现象。今年8月***总书记出席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我就提出中国下一步需要把中产阶级的规模做强做大。吃不饱穿不暖的地方环保可能没那么重要,但对中产阶级来说环保最重要。技术创新也是如此,搞原创性的东西一定有风险,只有中产阶级才能承担这种风险。但中国的中产阶级还太少,只有4亿人口,30%都不到。
中产阶级达到60%及以上的时候,技术创新可能才会蓬勃发展起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搞软基建而不是新基建,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这一块我们都需要做强。通过软基建的建设把中产阶级做大。中产阶级是创新原创性的非常重要的抓手和主体。
总体来说,我觉得中国还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但下一步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技术,技术非常重要,而技术又跟中产阶级相关。技术创新是中国通往2035目标的关键,也是通往2050国家强大的关键。
在陕西省慈协工作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
宫蒲光
2020年12月17日
尊敬的吴会长,各位慈善协会同仁,同志们:
非常高兴能够来到陕西,与陕西慈善协会的各位同仁进行座谈交流。这次我们从甘肃来到陕西,是专程为在延安举行慈溪鼎安方舟环保科技公司“关爱延安老年人和儿童”捐赠仪式,同时也是一次调研学习之旅。
我到中华慈善总会之后,这是第二次来到陕西,每一次都看到新变化、获得新感受、得到新启发、受到新鼓舞。
刚才我们观看了视频片,从5个方面展现了陕西慈善协会近年来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工作,荣杰副会长又系统介绍了6方面的情况和5方面的体会,吴会长在这个基础上画龙点睛地把一些重点工作做了很好的补充,我们听了以后深受教育,深受启发,也深受鼓舞。
我们深深感受到,陕西慈善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得益于陕西文化深厚的底蕴积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几代慈善人的艰苦努力和接续奋斗。在吴前进会长的带领下,当前陕西慈善工作形势很好,业绩突出,发展势头强劲,整个队伍保持着真抓实干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总体看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思路清晰、干劲十足。陕西慈善工作紧扣党和国家的大局,紧跟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认真贯彻***总书记视察陕西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狠抓《慈善法》的落实,在扶贫济困、兜底保障、乡村振兴等方面积极工作、努力作为,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和发展态势。
二是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省慈善协会成立24年来,历经3任会长,募集款物达54亿多元,今年以来,在吴前进会长的带领下,通过全体同志的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在原有良好基础上又上了新的台阶,开创了新的局面。尤其是在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危急时刻,省慈善协会的全体同志不畏艰险、冲锋陷阵、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做出突出贡献,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三是业绩突出,走在前列。陕西的慈善工作起步早、基础好,长期走在全国慈善会系统的前列。尤其是在今年“99公益日”活动中,省慈善协会筹集善款突破2亿元,位于全国慈善组织前列,为全国慈善会系统争得了荣誉,树立了标杆。
四是亮点纷呈,经验可贵。陕西慈善工作有许多亮点。如网络募捐、“爱为宝”、“慈安桥”、“一老一小”、“慈善文化”、“关爱退役军人”项目以及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的“患者援助”、“关爱儿童”、“微笑列车”、“鼎安方舟”等多个项目都做得有声有色,效果很好,影响较大,值得向全国各地慈善组织推介。
刚才吴会长和荣杰会长的情况介绍中,已经说了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和工作思路,我完全同意。我相信按照你们既定的工作部署和思路,陕西的慈善事业一定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此,我想提几点建议供你们参考。
一是牢记使命,强化责任。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和国家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慈善事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责任,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慈善法》,依法开展慈善工作。要借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慈善法执法检查的强劲东风,通过实际行动努力推进慈善事业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服务大局,尽力而为。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的作用,积极参与“后扶贫时代”的扶贫济困和社会救助工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夯实小康基础、防止返贫贡献力量,助力社会救助和兜底保障;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相对贫困地区与相对贫困人口,加大帮扶力度,促进社会更和谐、更均衡地发展。乡村振兴将是今后慈善工作十分重要的着力点,要尽力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特别要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缩小贫富差距等重大社会问题上体现慈善事业的重要作用,发挥慈善工作的重要社会功能。
三是继往开来,再创佳绩。一方面要把卓有成效、声誉良好、具有品牌效应的慈善项目继续扎扎实实开展下去。同时,要在发现与改善薄弱环节的过程中开创新的领域、新的项目,使陕西慈善工作在现有良好基础上,稳步前行、再创辉煌。
四是加强合作,携手共进。长期以来,中华慈善总会在全国推出了众多项目,与包括陕西在内的各地慈善会有着很好的合作。希望今后能有更加深入、更密切的合作,特别是我们总会今年推出的“幸福家园”和“善济病困”项目。
此外,在弘扬慈善文化与开展慈善理论研究方面,陕西是个文化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慈善文化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开展慈善项目,还是慈善理论和文化研究,中华慈善总会都热切希望得到陕西和全国各地慈善会的响应和参与,使我们携手共同推进中国慈善事业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
五是深化研究,贡献智慧。全国人大在此次执法检查中,深切体会到依法治善、依法行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启动《慈善法》的修订工作。修订和完善《慈善法》需要开展大量的理论研究、实践总结和政策评估。陕西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慈善工作实践,也有深厚的理论文化和政策法规研究基础,希望能够投入一定精力,形成一些成果,为慈善法的修订与完善,贡献陕西的智慧和经验。
我相信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吴会长的带领下,在陕西慈善系统全体同志的共同的努力下,陕西的慈善事业一定能够步步登高、阔步向前,为全国慈善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化银行业科技应用持续推进转型升级新业态
——在“第四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
2020年12月17日
尊敬的兆星副主席、何杰局长、利星局长、建一监事会主席、心颖联席CEO,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四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今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多年来深圳以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跑出了“深圳速度”,创造了“深圳奇迹”,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范本。
今天,我们齐聚深圳这座奇迹之城、科技之都,在数字经济变革加速到来的时代节点,与来自银行业和科技界的领军人物齐聚一堂推动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开放、共享、融合的金融新业态,既恰逢其时,又意义重大。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各位领导、嘉宾莅临本次论坛表示由衷感谢!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全新阶段,各行各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明确提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持续锻造数字化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下面,结合本次论坛主题,我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数字化转型推动银行业孕育新业态、焕发新动能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好风正劲,将成为引领高质量经济发展,助力“双循环”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的重要力量。
一是数字化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35.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2%。经济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数字金融生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科技赋能下,通过对“数据资产”的管理,银行业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推动全栈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流程管理效率、风险定价能力、精细化运营能力,服务效率持续提高。
二是制定清晰的数字化转型目标,金融科技力量稳步提升。中国银行业主动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时代机遇,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目前,各家银行机构将金融科技上升至战略层面,在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和监管部门银行业信息科技发展规划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本行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确立了更为明确、清晰的数字化转型目标,并在组织架构、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探索。战略上的重视带来了金融科技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持续投入。《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显示,2019年,大中型上市银行平均科技人员占比提升至4%以上,平均科技投入资金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2%。部分银行还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数字金融等子部门推动数字化转型,目前共有12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
三是改变银行业服务形式,打造智慧、开放、普惠的新型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便捷性的重要途径。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银行机构积极践行服务实体经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化数字化应用能力,创新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探索应用基于数据驱动的资源精准配置、业务流程自动化、风险管理智能化,充分满足了用户个性、广泛的数字化服务需求,打造了智慧、开放、普惠的新型金融服务。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银行业提供的大量“非接触金融服务”,有效促进了经济的“血脉畅通”,及时满足了社会民众金融需求。比如,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与全国工商联组织发起倡议,100多家银行共同参与的“无接触助微贷款计划”,为助力打好疫情阻击战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效的金融保障。
二、金融与科技加速融合,业务应用水平不断提高,银行业服务质效明显改善
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金融与科技融合进一步深化,中国银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金融科技应用成果,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这些金融科技应用成果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数据孤岛、个人隐私保护等行业“痛点”,提升KYC、获客引流、精准营销、智能风控等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行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一是着力完善金融产品供给,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用户体验全面升级。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海量大数据,为精准解读、触达用户需求提供了支撑。在零售业务、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等业务场景中,银行机构充分挖掘内外部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原生等新技术,设计出契合用户特性和需求的定制化、个性化产品,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将服务范围拓展至长尾客户,为用户提供了“端到端”的金融服务,极大丰富了金融产品的供给。比如,针对小微企业群体,有的银行机构通过大数据、知识图谱、区块链等技术,对小微企业群体进行细分,以“零售化”方式经营小微贷款;并将进件、放资等业务环节上链,既保护了客户隐私,又使交易信息公开透明、方便追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同时,通过将数据贯穿于业务、营销、运营、风控等环节,推动其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精准营销、智能运营、智能风控等金融科技应用,实现了金融服务的降本增效。
二是科技赋能开放生态建设,金融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年来,“银行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的理念广为业内认可,银行服务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随时、随地满足用户的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需求是大势所趋。在开放服务领域,银行机构积极探索和尝试,通过***PI、SDK、H5等金融科技应用输出银行服务,与民众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无缝融合,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触达能力,充分满足了C端对高频次场景金融的需求。比如,在创新支付领域,不少银行机构探索应用指纹、声波、虹膜、人脸等生物识别技术,让用户享受到了更为智能化、无感化的支付服务,让银行服务触手可及。
三是形成了科技输出能力,扩大了服务边界,实现了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与共建。部分实力较强的银行机构发挥金融科技与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对B端、G端输出包括技术中台、业务中台、全场景应用式服务平台等金融科技能力和解决方案,与各方共建开放、融合、共生的新生态,成为数字社会的共建者、变革者。比如,建设银行为地方政府搭建了全事项、全流程、全覆盖的政务便民综合性服务平台,从科技成果应用者转变为协同创新者。
三、发挥行业协会平台作用,助推银行业实现高质量数字化转型。
通过稳妥开展金融科技的应用和模式探索,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仍应清醒地意识到,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挑战依然不小,可以说道阻且长。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行业社会组织,将积极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职责,广泛借鉴金融科技在行业的成熟应用经验,夯实信息科技基础,增强自身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促进与金融机构间的经验交流与协作,助力银行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
一是密切关注行业金融科技动态,积极发挥金融科技智库作用。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协会深入追踪、研究开放银行、标准规范、数据应用、服务安全等金融科技热点问题,为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提供“外脑”支持。比如,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10家机构共同发布了《开放银行实践与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从市场配套建设、银行机构布局、监管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是凝聚行业之力打造行业新生态,构建具有公信力的业务平台。比如,今年中国银行业协会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共同签署了《CTFU平台服务协议》,推动建设“中国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CTFU)”,提升贸易融资便利性。此外,为了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函证标准化规范化、电子化建设,中国银行业协会开发了第三方电子函证金融服务平台,以协会公信力服务社会,有序推动函证新规落地实施。
三是搭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平台,加强高质量复合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培养高质量的金融科技复合人才,加速推进中国银行业创新与转型,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中国建行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率先在深圳试点推出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师(CFT)认证课程培训示范项目,旨在打造“培、考、战、评”四位一体的高端金融科技人才认证体系。
四是搭建数字化公共学习交流服务平台,提升会员服务价值。中国银行业协会还以《中国银行业》杂志社为载体,整合行业数据,挖掘协会沉淀数字资源,为行业打造集信息、资讯、数据、知识库与智库于一体的应用型数据库,旨在为行业搭建便捷、高效的数字化平台,为会员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银行业是一个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行业,以科技驱动的创新发展是银行业保持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数字化经济是银行业转型发展的新一轮机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为银行业下一步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宝贵契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银行业应吸收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感受新经济的脉动,促进银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社科理论座谈会上的发言
杨安韬
2020年12月17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酒泉日报社作为舆论引导“主力”军,已经全面挺进“主战场”。我们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发挥媒体融合优势,组织新闻采编人员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先干起来,推动全会精神走深走实,为酒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强大的正能量舆论场。
一、近期宣传情况
辉煌成就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酒泉日报社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任务,以《酒泉日报》、中国酒泉网及各新媒体平台为阵地,刊发重点文章、开设专栏、采写学习反响、报道学习进展等,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宣传热潮,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第一时间在《酒泉日报》刊发有关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的消息,刊登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建议》等重要篇目和中央关于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连续转发《人民日报》评论;二是报道了省委宣讲团在我市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报告会实况;三是报道市委学习传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和重点工作等情况;四是开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总栏目和“奋斗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等子栏目,深入报道全市部门单位、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和热烈反响。五是开设“回眸十三五”等栏目,全景展示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在“十三五”时期的辉煌成就,展望“十四五”美好前景。六是所有这些内容,均在《酒泉日报》及中国酒泉网、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视频号等10个新媒体平台同步发布,呈现出“全面开花”的良好宣传势头。
二、下一步新闻宣传打算
今年底明年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节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新起点。全市“十四五”规划正在编制,中办国办已经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为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7月份,报社积极分析媒体融合方向,开展“如何做一名合格党报人”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发动报社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并建言献策,再次研究媒体深度融合策略和办法,9月份下发《进一步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方案》(试行),整合平台和人员资源,努力打造一次策划、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的融合报道模式,形成“先端后报”“移动端优”的媒体深度融合新格局,即: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作为党媒和主流舆论阵地,酒泉日报社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集中人力、物力等各方面资源,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主力军”全面挺进舆论“主战场”,引导全市上下深刻认识和总结十三五取得的成就,展望并共同奋斗,把十四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为此,酒泉日报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市委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时时刻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当前,要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宣传“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成果,“十四五”规划发展愿景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建党100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等内容,组织认真解读我市十四五规划,引领全市干部群众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中。
二是发挥党报优势,借力提升新媒体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引导力、影响力。酒泉日报社全媒体平台将结合当前新闻宣传工作,聚焦时政新闻,在事关党和政府核心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不缺位、不失语,准确及时发声、忠实履行职责,力求“做准”新闻。发声要权衡内外的度,掌握前后的度,把握轻重的度,把好轻重的度,力求“做稳”新闻。努力把党报办成干部学习案头必备资料,成为干部群众思考发展、谋划发展、启迪发展思路的引路者。同样题材的报道,酒泉日报力求高出一筹,占领思想制高点,掌握舆论话语权,正确引导舆论,力求“做透”新闻。坚持以“内容为王”的媒体融合发展主基调,努力巩固壮大主流舆论。
三是全方位创新,不断拓展新闻宣传覆盖面,传播酒泉好声音。继续加大对采编人员的培训力度,促使业务人员采写编发思维有新转变。在新媒体宣传手段上推陈出新,尝试减少文字使用量,追求“精、短、新”的稿件风格,多采用视频新闻报道和图片新闻报道,增强新闻的可视化效果,吸引读者眼球。继续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进一步落实融媒体运行管理办法,促进融媒体中心常态化、高效化运行,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充分显现传统媒体、新兴媒体“1+1>2”的融合效应,持续提升全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拓展新闻宣传覆盖面。
四是组织做好理论阐释工作及其理论宣讲报道。组织采访一批专家学者和县市区、市直部门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和县市区、行业发展大势,解读为保证深入推进酒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对接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深入研究“两极四点”新发展思路涉及的新产业发展的支撑,将其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同时,要注重从发展思路和理论角度,引导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把制造业做实做强,稳步提升酒泉工业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必须顺应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持续不断对全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宣讲进行不间断跟踪报道,确保主线清晰,理论政策深入人心,指导和服务发展实践。
五是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选树一批优秀典型,激发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信心。继续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善于倾听群声民意,充分挖掘十三五期间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及其优秀事迹,大力宣传和推介学习,生动展示“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等各项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总结酒泉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和亮点,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弘扬“铁人”建设,学习典型、争当典型,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为全市干部群众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新动能。
未来可期,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们虽然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面对新的新闻宣传工作任务,酒泉日报社正在展示更加可期的新面貌: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干部群众的共同思想基础,打造网上网下“同心圆”。????
在煤炭期货与现货结合研讨会上的讲话
张宏
2020年12月16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煤炭期货与现货结合研讨会在证监会期货部的指导下和大家的共同支持下,在美丽的厦门如期召开;为开好这次会议,厦门象屿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做了精心的安排;证监会期货部、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煤炭上下游企业、贸易商、期货公司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出席本次会议;这次会议也是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次组织召开的有关煤炭期货发展方面的专题研讨会。在此,我代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厦门象屿给予本次会议的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上午,各位领导、专家结合本部门、本企业煤炭期货操作与运行实践,介绍了情况、分析了形势,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期货与现货结合,促进金融工具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真正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作为一个期货领域的外行,受益匪浅,收获很大。
煤炭期货上市7年多来,煤炭生产、贸易、消费用户参与期货交易的积极性、交易量不断增加,相关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部分企业通过套期保值、期现结合,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大连、郑州两个商品交易所对煤炭期货合约标准、交割规则不断健全完善;并在证监会的领导下,我国煤炭期货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成熟发展,在推动全国煤炭市场化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发展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一是产业客户参与度依然不高,期货与现货结合度不够。二是期货市场价格预期引导性强与煤炭期货交易量相对很小、对现货市场影响大的问题突出。三是煤炭自然品种、类别多与期货市场品种单一、市场代表性不强问题突出。四是煤炭期货价格变化幅度大,带动现货市场波动大,不利于煤炭市场平稳运行。五是煤炭生产、消费企业期货市场人才不足,相关体制机制还不适应期货市场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安全保障问题。因此,煤炭期货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区别于其他普通的期货产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保障煤炭市场平稳运行,维护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防止出现价格的大起大落,有效控制煤炭市场和企业经营的系统性风险,是我们各个市场主体共同的责任。尤其是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背景下,维护煤炭期货市场平稳运行更是重要的政治责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就是要深入推动煤炭期货市场繁荣发展,推动煤炭期货与现货结合,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升煤炭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高质量发展水平,保障国家煤炭和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确保煤炭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下面,就促进煤炭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结合煤炭行业“十四五”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与行业改革发展趋势,谈几点学习体会,供大家参考。
第一,“十四五”是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煤炭市场化改革的巩固深化期,煤炭期货市场发展有空间、有作为、有前景。今年是我国“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巩固、深化之年;也是研究编制“十四五”规划、即将启动“十四五”的关键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煤炭行业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点行业,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有力推动下,在主要产煤省区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大型煤炭企业主动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6]7号)文件精神,关闭退出了一大批落后煤矿,新建和改造建成了一大批大型现代化煤矿和智能化开采煤矿;建立了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这一制度和机制被煤炭上下游行业企业普遍认同,并已经成为维护煤炭上下游行业平稳运行的压舱石;煤炭企业在关闭退出落后煤矿的过程中,妥善安置了去产能煤矿职工100多万人,为矿区经济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通过“十三五”扎实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产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煤矿数量由12000多处减少到5000多处,大型现代化煤矿增加到1200多处,产量占全国的75%以上,煤矿智能化开采稳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明显好转,为“十四五”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煤炭行业重点是继续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十三五”巩固成果,持续优化煤炭生产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和产业布局,持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力度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全国煤矿数量将进一步减少,大型现代化和智能化煤矿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同时,按照我国2030年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我国煤炭消费将在“十四五”或“十五五”率先达到消费总量峰值,峰值预计在42亿吨左右,之后逐渐进入煤炭消费总量下行态势。但,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80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