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份党建理论评论20篇

2022年党建评论汇编目录

1.以史为鉴 谱写奋斗新篇章 3
2.打通干部能上能下“任督二脉” 6
3.在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赢得历史主动 9
4.读懂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底气 14
5.盛世欢腾迎国庆 满怀信心向未来 18
6.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斗志 21
7.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历史自信 24
8.协调发展理念彰显党的治国理政智慧 29
9.向“能上不能下”说“不” 33
10.准确把握“能上能下”的辩证关系 36
11.干部当干字当头 39
12.年轻干部要学会“自找苦吃” 41
13.在实践的“沃土”中汲取“三力” 44
14.时时不忘“人民需要” 47
15.新时代青年干部要成为学网懂网用网的行家里手 50
16.“知信行”练好理论内功 55
17.把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58
18.努力争做新时代的“斗争勇士” 62
19.学问 功夫 本领 66
20.“儒风新生活”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益探索 70

以史为鉴 谱写奋斗新篇章
发表时间:2022-09-30

    ***总书记近日为即将出版发行的《复兴文库》作题为《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的序言。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应该深刻领悟***总书记所著序言之深意,以史为鉴、察往知来,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人民干部应有之清廉,以担当实干,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业绩和荣光。
    品“百年抗争”史,青年干部应学“党史”悟“忠心”,坚定信念。“一条游船,劈开了南湖的波浪,十几个热血青年,在运筹一个红色的理想”,百年前,一群青年在一条小小的红船上,开启了一个民族伟大航程的起点。百年后,无数青年不忘初心赓续伟大红色精神,砥砺前行。思想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忠诚是我们的必修课,更是我们必备的政治品质。作为青年干部,应自觉涵养忠诚向党的精神力,以史为鉴,深刻领悟各个历史时期的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斗的光辉历程,不断探索形成的优秀理论成果,以及一系列伟大的精神力量。在党史的剪影中,汲取无数革命先辈们一往如前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充分了解党的历史,才能不断加强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政治素养,进一步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
    品“百年为民”史,青年干部应守“底线”护“公心”,一秉至公。党的百年征程中,总是有一个又一个如焦裕禄、任长霞一样伟岸的身影,他们在各自的长征路上,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共产党员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广大青年干部应自觉培养起做事公道正派的风格,把牢“思想底线”,立稳“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的出发点,秉承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的职业道德,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常除“脑中恶”、常扫“心中尘”,自觉抵制诱惑。在工作中,坚决做到一碗水端平,处理群众事务更要重视公平正义。“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只有始终保持对公权力的敬畏感,坚持一心为公、权为民所用的原则,树立良好典范。
    品“百年奋斗”史,青年干部应干“实事”知“奋斗”,一往无前。“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青年干部的代表人物——黄文秀同志,读书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从名校毕业,然后义无反顾地扎根大山深处,用自己的实干担当带领一方村民发家致富,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山的那边。十年间,无数像黄文秀这样的青年干部扎根基层、艰苦奋斗、无怨无悔。事业要一代接着一代干,青年干部要发挥敢于下深水、敢于去一线、敢于到基层的精神,坚持实地走访、调研观察、善于思考,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倾听群众的“抱怨声”“不满声”,吃透实情,找准问题的发力点、关键点,牢牢把握主动权,牵稳“牛鼻子”在基层锻炼出“硬核实力”。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立足于“人”、聚焦到“事”,拿出实招、硬招,不搞“耍把式”“花架子”,时刻将人民群众冷暖放在心里,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认可。

打通干部能上能下“任督二脉”
发表时间:2022-09-30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各地各部门应切实抓好《规定》的贯彻落实,拿出具体措施,完善考核机制,强化严管厚爱,打通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任督二脉”,不断激活干部选任的“良性循环”,保持干部队伍整体活力。
    理脉络,明标准,打通干部能上能下的“双通道”。“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能上能下”的标准准则,对分析研判、核实认定、调整程序、调整方式、工作责任等内容进行了优化完善,进一步提高了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为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提供了操作指南。各地各部门要深入理解《规定》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可操作的具体办法,根据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职务特点,细化并设定好“下”的具体认定标准,能定量的应尽量定量,不能定量的也应尽可能细化。对一些实在难以细化的情形,可以通过“负面清单+典型案例”的方法,确保干部“下”的情形更加直观具体,真正让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下”有标准,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上”有阶梯,积极营造有利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
    疏经络,细考察,畅通干部能上能下的“循环线”。“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规定》第五条明确了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十五种情形,以实绩作为干部“上”“下”的科学有力依据,有利于助推干部人才的有效流通。一方面,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规定》精准落地见成效,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既要考察干部“八小时以内”的工作情况,又要了解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各地各部门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要素赋分”,把“软指标”上升为“硬杠杠”,确保群众在干部考核中的“发言权”。同时,要注重用好巡视巡察、审计、统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民主评议、信访等方面结果,保证考核结果全面真实准确,让执行者有底气,让干部“下”得更服气。
    修内力,重关怀,触动干部能上能下的“新脉搏”。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不是为下而下,目的是激励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忠诚履职。《规定》不仅仅强调从严从实,更体现了对干部的关心关爱,例如第九条规定“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可以办理提前退休”等,体现了组织关怀与人情温暖。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把握“宽”与“严”的尺度,把关心爱护落到实处。一方面,对“上”的干部要撑腰鼓劲,按照“三个区分开来”标准,宽容干部在改革探索、先行先试等工作中的失误,旗帜鲜明为担当作为者撑腰鼓劲,以组织担当带动干部担当。另一方面,对“下”的干部不能“置之不理”“不管不问”,也要加强关心关爱,对符合重新任职条件的受调整干部,可重新选拔任用或予以晋升职级,让“下”的干部有机会再“上得去”,使之有盼头、有干劲,推动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

在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赢得历史主动
发表时间:2022-09-30

    《***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自我革命”凝练为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治自觉、历史自觉、时代自觉。
    以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赢得人民信任
    实现党的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的结合,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创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和不竭动力。
    在走入人民群众中实现自我净化。党员干部要自觉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用人民的集体智慧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要始终依靠人民,相信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习惯于在人民监督下开展各项工作,在不断自我净化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站稳人民立场上实现自我完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党员干部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人民观点、人民立场、人民路线,对照人民要求解决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在回答人民之问中实现自我革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是“人民之问”。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实现自我革新的动力、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维护人民利益中实现自我提高。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在解决人民问题、保障人民利益中不断提高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民、推动发展、实现复兴的坚强保障,更是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自我革命的战略抉择。
    以自我革命的历史自觉应对时代之变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继续进行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敢于“破局”,勇于“立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
    在把握历史规律中认识变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审视,不断锤炼在变局中抓住历史机遇的能力和本领,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把握历史规律中坚定历史自信,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在坚持中国特色中应对变局。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坚持党的领导中凸显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强大社会效能和优越性;在坚持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凸显西方民主的虚伪和功利;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破发展道路比较和竞争中的“西方标准”,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选择。
    在参与世界竞争中把握变局。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创新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不竭源泉。我们党通过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自信参与世界竞争,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在回答世界之问中引领变局。***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时代潮流,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选择。中国共产党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变中取胜,在科学回答世界之问中引领世界大变局朝着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进步的方向发展。
    以自我革命的时代自觉续写时代新篇
    新百年新起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社会革命目标,已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升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通过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进行深入探索。
    在传承中国精神中汇聚中国力量。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必须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汇聚起战胜一切困难的磅礴力量,战胜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推进现代化实践中全面改革创新。站在接续历史新的更高起点上,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要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展示中国形象。今日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始终与世界紧密相连。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需要被世界理解。要通过中国与世界互动,通过发出中国倡议,阐释中国理念,承担国际责任,回应世界关切,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对中国道路的认识认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在建设伟大工程中推进伟大事业。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就要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和挑战、发扬斗争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动力,在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接续奋斗成就伟大事业。

读懂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底气
发表时间:2022-09-30

    【专家点评】?
    粮稳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带领亿万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回望历史,从1947年第一批荣转军人开赴北大荒,75年来,数十万拓荒者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战天斗地,用赤诚的信念和勤奋的双手铸就了北大荒精神,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的粮食生产之路。进入新时代以来,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队”,北大荒人时刻牢记***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的殷殷嘱托,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己任,如今已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为中国人端牢饭碗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转变,折射出中国农业的巨大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充分认识“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读懂大国粮仓日益丰实背后的“密码”,不断增强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底气。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党的十八大以来,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之网越织越密,一系列“长牙齿”的硬措施颁布实施,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提供坚实保障。同时,我国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要抓手,建成了一大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优质良田,为保障我国粮食产能奠定坚实基础。全国多地推行田长制,以分级联动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力度改造建设大中型灌区,夯实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旱情发生后,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基层干部以及农民立即行动。广大干部群众坚守在抗旱一线,引江水、提湖水、调库水;各地农业技术人员就田间管理开展指导,以水调温、改种补种,与旱情展开拉锯战。今年的旱情也是对我国粮食产能的一次压力测试,多年来,我国南方主要粮食产区推广种植耐高温特性的水稻品种,有效降低了极端天气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可以说,我们用良种和良田稳住了基础,用科技和服务抢回了产量。事实证明,我国有措施、有能力确保粮食稳产增产。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端牢中国饭碗,就必须攥紧中国种子,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放眼世界,面对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要以创新链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集中力量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目前,我国形成了以海南、甘肃、四川等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为核心,96个制种大县和120个区域性基地为骨干的种业基地“国家队”,国家级基地供种保障能力提高到75%。
    保障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还必须回答好谁来种地的问题。为了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我们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通过价格支持稳预期、收入补贴保成本、保险扩面降风险、经营服务增收益,推动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同时,积极发挥种粮大户规模经营优势,加快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更为重要的是,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全国一盘棋”,推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既保面积又保产量,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共同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盛世欢腾迎国庆 满怀信心向未来
发表时间:2022-09-28
?
    丹桂飘香歌盛世,九州齐贺国庆节。在这亿万人民用艰辛的奋斗、辛勤的汗水收获金秋累累硕果之际,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华诞。此时此刻,全体中华儿女正以无比崇高的敬意感恩伟大的祖国、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感受幸福美好的新时代、以无比澎湃的激情开创未来光明前景,满怀信心、意气风发地喜迎x大、逐梦新征程。
    此时此刻,我们更要永远铭记开创今日中国之伟业所走过的艰苦卓绝历程。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记录着过往的辉煌,写下历史的华章。新中国成立73年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锲而不舍的恒心,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一张“白纸”上战天斗地、挑战极限、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彻底摆脱了饥寒交迫、一贫如洗的落后面貌。今日之中华大地上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科学指引的结果,这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走下去的结果,这是一代代中国人民万难不屈、接续奋斗的结果。雄浑厚重的历史当永世不忘,艰苦卓绝的历程更催人奋进。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要从新中国所书写的历史伟业、造就的壮丽山河中汲取磅礴伟力,切实转化为无惧无畏、披荆斩棘的强劲动能,奋力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追逐梦想、勇往直前。
    此时此刻,我们更要倍加珍惜开创今天幸福美好新时代所留下的顽强拼搏足迹。***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统筹谋划,科学决策,防风险、战巨浪、化危机,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今日之中国,正以无比坚定的自信、举世瞩目的成就巍然屹立于世界舞台。实践证明,伟大的事业是依靠亿万人民矢志不渝的苦干实干开创出来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依靠亿万人民众志成城的默默奉献造就出来的。珍惜当下、感恩今天,是为了更好地携手前行。新征程上,我们的事业每前进一步,都需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的人民要想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更要挥洒如雨的汗水。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永不懈怠的姿态、永不动摇的执着、永不满足的精神,开拓进取不止步,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为老百姓能够过得更幸福,留下无悔的拼搏足迹。
    此时此刻,我们更要以昂首阔步奋发有为的崭新风貌去擘画未来光明前景。回忆往昔,我们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历久弥坚的非凡历程;喜看今朝,我们创造了为之骄傲、令人自豪的伟大成就;面向未来,我们积蓄了更加完善的制度保证、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更加主动的精神力量。当前,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前进的道路不会步履坦途、一马平川。因此,我们要深谋远虑、提高站位、保持定力、科学擘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党的x大即将召开,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坚持思想淬炼走在前、坚定不移跟党走,坚持党性锤炼走在前、急难险重见担当,坚持作风历练走在前、立足岗位履好责。拿出满腔的热忱、冲天的干劲,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在前、当先锋、作表率,以实际行动和实干成效向祖国献礼。

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斗志
发表时间:2022-09-28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鲜明问题意识、强烈忧患意识警醒全党:“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一百多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在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强大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坚持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10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书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中国奇迹;发扬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顶住和反击外部极端打压遏制;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一系列战略性举措、一系列变革性实践、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开辟了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新境界,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人昂扬的革命精神,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性本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总书记深刻指出“有人说,我们党现在已经从‘革命党’转变成了‘执政党’。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里面并没有区分“革命党”和“执政党”,并没有把革命和执政当作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精神代代传。我们党越是长期执政,就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永远不能丢掉革命精神。忘记革命、不讲斗争,共产党就会变质,社会主义就会变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革命斗志,以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奋进。

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历史自信
发表时间:2022-09-28
?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及时总结宝贵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能够永葆旺盛生命力的良方。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求,要“更好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要“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2022年8月,***总书记在辽宁参观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时再次强调,“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作为必修课和常修课”。深入持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说,既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需求,更是把青春播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必然要求。
    强化历史认知——夯实青年学生历史自信的基础
    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没有正确的历史认知,历史自信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要深刻认识,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强化历史认知,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这是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前提。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思政课教师要以百年党史为依据,以“三个历史决议”为准则,让党史成为全党全社会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共识。***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广大青年学生应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迈进。
    树牢历史思维——培塑青年学生历史自信的方法
    历史思维是历史认知的基本方式,树牢历史思维,有助于培塑青年学生坚定历史自信。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尤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行了重点阐述和阐释,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科学历史思维。
    树牢历史思维,关键在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大历史观。大历史观不仅要求全方位、立体式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文明史,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本质规律,更强调用长远的、横纵对比的思维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真正做到以史为鉴、知古鉴今,提高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从而正确把握历史的“形”与“势”,坚定历史自信。***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主动,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增强历史自觉——彰显青年学生历史自信的担当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和历史发展有其自身内在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
    增强历史自觉,关键在于引导青年学生坚守人民立场。***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守人民立场,是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的基本准则。“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就是要告诫全党在新时代前进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个基本命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百年党史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从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增强历史自觉,还在于引导青年学生弘扬奋斗精神。奋斗是立党立国之基,伟大奋斗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最闪亮的精神标识和精神密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广大青年学生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百舸争流中劈波斩浪、在千帆竞发中永立潮头。
    总之,广大青年学生应坚定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信心,把握历史规律,搞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进而坚定历史自信,不断彰显青年学生历史自信的应有担当。
    

协调发展理念彰显党的治国理政智慧
发表时间:2022-09-28

    ***总书记在强调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时指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论述既是对新发展理念所内含的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导向的诠释,也反映出经过长期历史积淀与实践探索,我们党对于治国理政系统性规律的把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无论是应对百年变局、把握发展趋势,还是掌舵改革航向,协调发展理念都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中取得的新成就。
    作为应时而生的理念,协调发展首先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觉悟与能力。正如***总书记所言,“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面对百年变局,补足短板、突破瓶颈,以协调发展维系稳定、凝聚共识的要求便更显迫切。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实现协调发展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通过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发展差距,增强动力源地区的引擎作用,各地区共同融入中国崛起的进程中,从而也为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整体均等化程度,使各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水平逐渐接近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协调发展所带来的认同支持,也成为党和国家从容把握变局中机遇的发力之基,转化为我们抵御变局中风险的底气之源。在协调发展助力实现中国之治的同时,这一理念还带给世界一条不同于西方丛林法则的发展新路径、文明新形态。无论是协调效率与公平、发展与环境等关系,还是提供国家间非零和博弈的愿景,中国的成功都启示与激励着广大后发国家去摆脱依附,从而独立自主把握自己的命运。我们的朋友圈在中国智慧的传播中得以扩大,致力于互融互通、共享共赢格局的建立,我们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内涵和更为广阔的光明前景。
    作为彰显执政党品质的理念,协调发展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格与态度。以长时段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便不难发现,既有的发展经验并非灵光一现的结果,而是一代代共产党人认真回应时代议题、适应时代变化的产物。我们党在引领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的目标、方式与主要任务需要随着时代条件与需求不断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做大蛋糕是最迫切的需求,竞争提供了重要激励机制的话;那么,进入新时代,当下的发展要务已经逐渐转变为继续做大蛋糕的同时,也更妥善解决好分蛋糕的问题,以发展红利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由此,我们党适时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于这一判断,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筹,努力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下决心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后顾之忧,增强治理现代化能力,致力于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相对于此前的阶段,这种发展理念之变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思想品质,这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胜任治国理政重担,始终挺立时代潮头的关键所在。
作为引领改革的理念,协调发展还体现出我们党在掌握改革规律、领悟改革精髓方面的精进成熟。不断深化改革,是中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83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