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孩子!先生看一看吧。
军爷,军爷还有没有血馒头!
请给我一块!
我儿子有救了,我儿子有救了…”
好一个狂人,好一本日记。
如今负债累累,我病了,我想,病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有人不缺煤,不缺石油。
同样也病了。
病的是无药可救,病的是惨不忍睹。
砍头,砍的是黑暗,砍的是无道。
吾辈当自强,养浩然正气。
吾辈当觉醒。
从小学到现在我依然痴迷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我想如果要了解鲁迅先生,那就要从两千多年前的周王朝说起。
礼没崩,乐没坏。
礼乐包含着人们的生活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等,是典型的儒家思想。
“礼”在甲骨文中是个会意字,原作“丰”,是由祭祀中奉献鬼神的礼器引申为祭祀鬼神之仪式。
乐是在祭祀丰收,或者祭祀天地时所随之而带的歌舞。
这样的结合便有了“礼乐”的原型。
这些在西周时期才给予正式的确立。
听白老师讲1953年鲁迅先生的文章《故乡》被选入在日本的小学课本里。诺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曾说:没有鲁迅就没有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洪水荡及我的灵魂》以诗歌的方式诠释了当代人的困惑不安和当代人们惆怅而无处安放的灵魂。我想这也同时是向先生致敬吧。用笔做刀,让灵魂觉醒。
为什么鲁迅从周树人变成了鲁迅,那是因为时代的变迁。我为什么变不成别人,原因大概就是我天生就是娘老子给的罢。怪不得别人,也怪不得赵贵翁。
翻开泛黄的书,醒目地一排排大字看得的确让我脚后跟发凉,“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
捋一捋头发,喝一口浓茶心里默读:先生呀,没有人会吃人,那只是对鸡、鸭、鹅、鱼……打个比喻,更没有人会吃你。如今我的牙齿也是一排排又整齐又硬朗。
每一段历史都会讲“仁义道德”,的确没写“吃人”。就像我昨天还梦见了吴妈…月亮也很亮,有说有笑地和我说赵家公子如何如何,说阿贵二十年后可能会是好汉。
《本草纲目》只说痨病可治,只是记中语误罢了。先生还是先生,大哥还是大哥。赵家的狗还是照常在夜里会叫。“割股疗亲”也绝不是我那五岁的小妹妹。
陈老五还是那样的生气,也同样堵不住你想说的“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合上书,两个指头夹着烟,深深一口,学着先生的模样,皱皱眉头。发现自己怎么也横不起来………
2022年的冬天,似乎比去年更冷些。
那只短毛的喜鹊,也不知了去向。
致敬先生
文.九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8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