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巧参加了抄书活动,近几天一直在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全书除去附录部分,共分三部。为了便于抄书,每天读一部分。
其中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分了三块,分别是(一)走上古驿道、(二)古驿道上相聚和(三)古驿道上相失。分了三天来读写。今天读完了“相失”,心里的感受有些复杂。
像什么呢?就像坐在冬日有着炉火的屋子里,光线不强,有个坐在椅中膝头盖着毯子的老人,平静地边回忆边慢慢给你道来某个年岁里发生的事,表情上看不出情绪,语调平和,但忧伤的情绪就如水浸透了宣纸。
可能跟年龄有关,曾经的我看剧就要急不可耐的去剧透,但拿上这本书,却未想过要去找一找资料查查当时他们的情境如何,就想着跟着她的思路,一点点的去知道他们经历的种种。
作为理科人的我,高中语文学的就勉强,虽然到现在也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在学专业,但文字上的积累依然匮乏,是典型的有点点知识但没文化的人,所以缺啥补啥吧,才想着看看一些书。尝试着通过它们让自己丰富一点。透过文字去尝试感知作者要表达的。因此,在这里也是,看到哪、想到哪、写到哪。钟媛应该是早就得过结核的,我也得过,大致能够体会她后来身体经历的苦痛,但我想,我要比她幸运的多;作为母亲,杨先生也足够的强大。
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杨先生写到“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
天气预报从昨天就开始报告今日开始的大雪和降温,而我所处的房间窗户向北,窗外是已凋落树叶的白桦。冬日里的风裹挟着降落的雪花,让它们向着一个方向去。屋内依然温暖,需要开灯才能满足阅读的需要。暖色的光让人的情绪不至于太过低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90360.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90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