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俗世间,我们日复一日吃饭睡觉、工作学习,似乎充实地活着,最怕蓦然回首,惊觉心里沧桑了一块,好在收获了点滴成长。
最近,本着瞻仰大师风采的心态,阅读了季羡林老先生的《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一书,文学巨擘的作品,心灵鸡汤式的书名,本想着会油腻难消化,却意外清新可口。没有高谈阔论,没有悲天悯人,季老真挚而朴素的行文风格,引人共鸣,越品越有味。
我似在欣赏一部世纪老人的传记电影:主角视角,唠家常般,讲述着百年人生的那些“过客”、那些经历和那些心绪,传递着对时间流逝的感受,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对赤子初心的表白。他饱经风霜,阅尽人生百态,但始终保持“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世界······曾经我也有过季老年少时的那个“良好”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但终是明白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基于此,还能“热爱”,我想这是最动人的。
照虎画猫,我一边品读着书本,一边也认真“端详”起时间。时间与我相伴三十余载,我眼中的她:
可轻于鸿毛,可重于泰山。就读书这件事来说,儿时眼前一片岁月静好,略有深度的文字入不了眼,只觉艰深晦涩;转眼长大成人,也算历经百帆,若有幸遇到良书,字里行间仿佛每一个字都有力量,道破心境,直击心灵,让人有勇气托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若有情,似无情。又是一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上午十点,窗外准时传来刺耳的警报声。14年晃眼逝去,我们这般旁观者,只依稀记得当年守在电视机前关注四川大地震灾情的场景,能感受警报声背后悲恸的人,恐怕只剩被灾难刻下烙印的受灾者们。时间悄悄带走了很多,融化了记忆,总能冲淡一切情绪和感受。
起起落落,总能归于平静。尽管只走过一小半人生,我自以为看遍酸甜苦辣,正如季老所说“不完满才是人生”,顺境时,得意一时,日子过着过着,也就只剩差强人意;逆境时,磕磕绊绊,对苦痛的感受总被不自觉放大,柳暗花明时,回头看看,也“只道当时是寻常”。
不得不承认,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对季老书中诠释的人生智慧,其实早已烂熟于心,此番不过是回味。时间从来闷声不响推着人成长,让人在某一时刻无师自通地学会笑而不语,学会痛不吭声,明白至暗时刻的下一秒会是黎明破晓。
没错,时间其实见证了你我的默默成长。
生在这个浮躁的信息时代,我们不同程度地浸淫在形形色色的快餐文化中,读著作只读精简版,学东西只学速成课,任何事恨不得一蹴而就,看似行事高效,实则充斥焦虑;每日信息量爆炸,主动或被动接收着国内外新闻事件、网络消息,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被患得患失支配着,似乎成为了时间的奴隶。
换个角度看,我们只是在懵懂地向往成长,所谓焦虑,来源于对成功的错误认知。成长与成功固然大有不同,成长是关于自我的那件事,是进一步的认识自己,而成功只是别人眼里的收获,在我看来不过是自我成长的一个意外收获,有则加冕,无则亦可,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季老风风雨雨的一生,鸿儒硕学,成就高远,也没说非得成就哪件大事,非得获得哪个头衔,他能走得如此深远,我想还得归功于他实实在在践行了“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的陶诗精髓。所有有形的成功或失败,最终会道当时是寻常,而无形的成长过程中,所收获的体验感、安全感和充实感才是回首间最津津乐道的。所以,不妨尽人事,听天命。
何以尽人事,积我三十年之浅薄经验,大目标总是遥不可及,完成小目标,收获小信心,能走得更远更稳。正如一次跳1000下绳子,和一口气跳10个100下绳子,所要鼓起的勇气和操作难度有着质的区别。我志在从小做起,积少成多,养得深根,可能不知不觉就成为了那个理想中既能细嗅蔷薇,又能披荆斩棘的勇者。
读毕,合上书本,封面上再次呈现其中名言“未来不足惧,过往不须泣”,我颔首一笑,以此明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91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