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 努力谱写加快建设
幸福美好新甘肃
2019年8月19日—22日,***总书记亲临甘肃视察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再次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新时代甘肃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持用***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统领全局、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不断强化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深刻认识***总书记视察甘肃的重大意义。***总书记一直牵挂着甘肃各族人民,十分关心甘肃工作,高度重视甘肃发展,2013年2月到甘肃视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专门到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给予了甘肃亲切关怀并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在举全省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总书记再次视察甘肃并发表重要讲话,肯定党的十九大以来甘肃省的工作,深刻阐述事关甘肃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对新时代甘肃改革发展稳定给予全面指导、进行把关定向,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甘肃的特殊关怀,为我们继续前行提供了思想指引、行动指南和强大精神力量。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各族干部群众要深刻认识***总书记视察甘肃的重大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悉心感悟***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时刻铭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斗志和热情,以实打实的行动和高质量的发展成效回报***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关怀。
(二)认真领会***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内涵要义。***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站位高远、内涵丰富,语重心长、指向鲜明,具有非常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总书记再次强调对甘肃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大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鲜明提出新时代甘肃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明确指出推进甘肃事业的历史重任,就是要深化脱贫攻坚、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抓好主题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是甘肃当前和长远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各级各部门务必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牢政治要求、方向要求和实践要求。***总书记这次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同2013年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同今年全国“两会”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同对我省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联系、相互贯通,都是新时代甘肃发展具有方向性意义的指南针。各级各部门要一体学习领会,整体理解把握,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系统性、连贯性、实效性。
(三)准确把握甘肃的战略定位和省情特征。我省是中国革命重要的根据地和国家西部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枢纽点和维护安全稳定的最前沿,在党和国家全局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功能和定位。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正处于脱贫攻坚决胜期、经济转型窗口期、改革开放突破期、生态建设爬坡期、缩小差距机遇期,既面临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也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美好发展前景。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服从大局、有力服务大局,把牢甘肃的战略定位和省情特征,脚踏实地办好甘肃的事情,让***总书记和党中央放心,让全省人民满意。
(四)牢牢坚持甘肃全部工作的统揽和主线。始终把***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和主线,在实践中一以贯之坚持好、体现好、落实好,不搞任何变通,不做任何选择,不掺任何水分,不提脱离实际的思路和口号,扎实推动省委有关贯彻文件的落地实施,在打好具体落实战役上不断使劲用力。各级各方面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矢志不渝坚持这一统揽和主线,切实摆在引领甘肃发展总方略、推进甘肃工作总纲领的位置,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调,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要结合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和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在工作上不断丰富新内容,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新举措,在成效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使***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新的发展中彰显生机活力,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陇原大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深化脱贫攻坚,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决战决胜阶段。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在延安、贵阳、银川、太原、成都、重庆等专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扣住***总书记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重要指示要求,夯实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各方责任、基层队伍、工作作风五个基础,深入开展“3+1”冲刺清零行动,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目标标准,既不擅自拔高、吊高群众胃口,也不随意降低、影响脱贫质量。义务教育有保障方面,全面完成和巩固控辍保学任务;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基本医疗有保障方面,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备,通过培训考试选拔、社会招聘、乡镇卫生院派驻、县域内调剂补充等多种途径,配备合格医务人员,清除乡村两级机构人员“空白点”,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参保政策落实和医保信息化建设等基础工作。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面,加强现场巡查和技术指导,落实验收程序标准,加快危房改造进度,及时做好竣工验收和补助资金支付工作,规范档案和台账资料,有序实施旧房拆除工作。饮水安全有保障方面,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冬季冻管改造工程,落实改善水窖水质方案措施,健全运行管护责任体系,落实管护责任,健全水价与水费计收、工程调度、应急抢修机制,保障饮水安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全力做好安置点建设,提高搬迁入住率,提升搬迁质量,加快拆旧复垦,配套安置区帮扶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兜底保障方面,科学确定保障标准,精准认定保障对象,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即退,加强农村特困人员监护照料,加大临时救助力度,规范资金补贴发放。
(六)以“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把深度贫困地区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瞄准薄弱环节,狠抓工作落实。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坚持扶持政策优先供给,项目资金优先支持,基础设施优先布局,将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以及省直部门行业资金重点向“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倾斜,加快落实“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紧盯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规模大的县乡村,实行专项调度制度。强化工作责任落实,认真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抓具体,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具体到岗到人的脱贫攻坚责任链条。进一步靠实政策落实的主体责任、督导责任、监督责任和考核责任,推动各方履职尽责、合力攻坚。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到最贫困的村开展工作,相关市州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深入贫困发生率超过30%的村,相关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深入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村,站到一线督战指挥,驻村研究提出按时脱贫方案。强化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帮扶责任,着力做好“一户一策”帮扶工作,不脱贫不脱钩。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强同天津、青岛、福州、厦门等地的扶贫协作,引导推动协作地区人才、技术、资金与我省土地、劳动力、市场等资源有效联结,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巩固专项资金、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工作格局,继续深化“千企帮千村”行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群众树立脱贫主体意识,激励和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七)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整治突出问题。抓好突出问题整改,对照***总书记指出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对照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对照扶贫督查巡察、交叉检查、第三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以较真碰硬的态度一项一项抓好整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对账销号,确保整改见底见效。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深刻剖析具体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查根源、补漏洞、治硬伤,注重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注重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带动面上问题的解决,确保脱贫攻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有力推进。转变作风确保实效,坚决克服盲目乐观、松劲厌战、“等靠要”等情绪和思想,不断增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集中整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填表报数,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办实事、解难题。完善奖惩工作机制,对脱贫攻坚中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实行“零容忍”,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注重从源头遏制其滋生蔓延。加强警示教育工作,集中曝光扶贫领域典型案件。注重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识别检验干部,对脱贫攻坚一线的优秀干部旗帜鲜明予以褒奖重用,对畏苦畏难、敷衍了事、工作浮于表面、弄虚作假的干部严肃追查问责,对不能胜任的及时调整撤换。
(八)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是贫困群众稳定持续脱贫的根本之策和源头活水,要围绕稳定增收目标,不断健全完善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体系,多措并举做大做强产业,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鼓励扶持贫困地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符合各自禀赋的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培育“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形成一批特色优势明显、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加大扶贫产业投入力度,扩大农业保险推广覆盖,完善保险保本垫底、入股分红保底、公益岗位托底、低保政策兜底的风险防范体系。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大对特色产业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群众就地脱贫,支持农户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五小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产销协会作用,拓宽产销渠道,构建产销对接体系,加快推广完善扶贫车间模式,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为实现稳定增收、脱贫致富注入强劲动力。强化劳务培训输转,围绕市场需求和培训对象意愿,以贫困群众急需的、实用性强的职业和工种为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特色培训,健全培训输转一体化机制,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加大贫困地区劳务输转力度,持续增加劳务经济收益。拓展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坚持把“三变”改革作为优化各类要素配置、增强农村动力活力的重要抓手,突出确权、产业、主体、入股、融资五个关键环节,探索推广多种形式的改革模式,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培育“股份农民”,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深入探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创新现代农业、现代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
(九)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版”,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要以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巩固脱贫质量,严把脱贫退出关口,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有针对性地制定“回头帮”措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大对已脱贫人口尤其是收入连续下降人口的帮扶力度。保持政策稳定,认真落实“脱贫不脱政策、减贫不减力度”要求,坚持一手抓贫困人口脱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高,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原有扶贫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留出政策缓冲期,确保脱贫的质量和成色,坚决防止返贫。抓好统筹衔接,坚持规划先行,立足省情农情村情实际,把握全省乡村区域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和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不搞大拆大建和千村一面,严格耕地保护,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不降低。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总结提炼脱贫攻坚形成的典型做法,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用好“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和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战略机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不断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质量效益提升,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十)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认真研究和对接国家出台的政策措施,主动谋划,争取实施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努力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加大交通领域投资建设,进一步加快在建的银西铁路、中兰客专、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中川机场至武威段、酒泉至额济纳铁路酒泉至东风段实施进度;大力推进兰州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工程、张掖军民合用机场扩建工程、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进一步加快在建G1816景泰至中川机场、G75渭源至武都、G8513平凉至天水、G69甜水堡至永和、G8513武都至九寨沟、G0611张掖至扁都口、G85彭阳至大桥村、G2011敦煌至当金山口、G1816兰州新区至兰州(中通道)、S34双城至达力加、S25静宁至庄浪、S38王格尔塘至夏河等高速公路实施进度。持续加大交通领域重点项目储备争取、综合客运和货运枢纽建设工作力度。实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引洮供水二期工程、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建设进度,积极推进白龙江引水、引哈济党、马莲河水利枢纽、引大济石、临夏州南阳渠改造提升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加大电力外送和电网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我省能源资源综合优势,坚持电力大规模外送与加强省内消纳并重,加快实施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河西地区第二条电力外送通道、750千伏张掖输变电工程等骨干电网建设,打造以特高压为骨干网络、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送端电网和安全智能电网,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夯实电网基础,全面提升供电能力。加快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试点城市兰州率先实现5G规模部署和商用,以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全省5G规模组网建设和应用,构建覆盖全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5G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智慧政务”建设,加快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慧旅游、智慧广电等领域的应用,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
(十一)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形成更具竞争力产业格局。坚持把十大生态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抓手,一年一年抓下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十大生态产业,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着力推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文化旅游、中医中药、通道物流、数据信息、军民融合、先进制造等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省级统筹、行业归口、领导包抓、部门主责、市县落实”的原则,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的包抓责任体系,抓实抓细十大生态产业和重大带动性工程项目。争取组建绿色金融机构,发行超长期生态债券,积极破解绿色发展融资难题。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加大改旧育新力度,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精深加工度,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形成明显的创新亮点。在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用好创新驱动平台,发挥兰州新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在甘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带动作用,加快建立有利于科技资源流动、科技供需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机制,促进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加快创新型甘肃建设,加强与国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家军工企业的战略合作,提升科研合作水平,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以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支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更好发挥人才第一资源支撑引领作用,持续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以中科院兰州分院、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为载体,搭建保障产业发展的人才聚集平台和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和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完善并推动落实创新支持政策,推动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协同融合,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构建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2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