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调研报告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需要各方发力、协同推进的系统性工程。立足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既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事业发展提供有效驱动;也需要加强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基层党组织在乡村社会发挥着重要的领导职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将党在乡村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单元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鉴于此,对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进行研究,有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一、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价值意蕴
(一)契合基层党组织发展的内生需要
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就是把党组织发展到社会各个领域,使基层村民拥有政治参与的机会,进而引领和组织广大村民,发挥其爱国情感和干事能力。“乡镇党的委员会和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状况和治理效能,不仅影响乡村振兴的进程,更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一方面,乡村基层党组织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深入村民、了解村民、培养村民,着力解决村民急难愁盼的大小事,这依赖于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乡村基层社会空间的稳定发展,既是中国共产党基层治理能力的体现,又有助于稳定党的执政基础。
(二)满足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切实需要
“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场域,构成社会治理基层单元的乡村治理,不仅影响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也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治国理政中的实践成就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应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政治优势,整合协调各类可用资源,发展乡村基层党组织治理主体作用,在与民互动中总结乡村基层治理经验,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针对性地突破乡村社会治理难题,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
(三)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党的XX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现代性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特征,乡村社会面临现代性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是乡村社会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解决实践发展难题、回应社会发展关切,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的实践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政治底气。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有效建设,也需要其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这既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重要内容。
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现实挑战
(一)治理环境复杂化
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中国农村从“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转变,村民之间只是“半熟悉”,不再知根知底,其交往规则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一味讲究人情面子、血亲情谊,表现出自己人“外化”与熟人社会“陌生化”,乡村社会的治理环境变得复杂多变。一方面,村民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乡村社会集体结构日益核心化,人际交往也趋于理性化。原有的基于家族制度而形成的稳定的社会结构在新思想、新制度的冲击下发生变化,多数地区的宗族集体意识弱化。传统的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联结的社会交往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利益关系成为影响社会关系亲疏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2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