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的思考(7654字)
    通过深入基层通过座谈汇报、实地查看、变上访为下访等形式,就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基层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XX县纪委监委创新信访举报工作理念、机制和方法,充分发挥信访举报部门作为办案工作头道工序和第一道关口、问题线索“主渠道”、反腐民意“晴雨表”、领导决策“情报部”的重要作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强化工作措施,通过信访举报线索严肃查处了一批腐败问题,维护了群众利益,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的满意率和信任度不断提升。在主动适应监察体制改革新形势、贯彻落实信访举报工作新任务、新要求上积极作为,努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信访举报工作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提升了信访举报工作质量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找准职责定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信访举报受理、办理、分析上体现全面从严。对群众的举报,无论反映职级高低、问题大小,都及时受理、认真登记,切实督办。规范信访举报件办理方式和办理流程,严格把关信访举报件的接收、登记、存储、流转、办理环节,利用监督执纪问责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录入办理,对信访举报件统一登记、贴码编号、分流处理,建立台帐,做到流向清楚;严格审批程序,按照规定报批、处理信访举报件。严肃工作纪律,坚决杜绝泄密和不按规矩办事等情况的发生。加强对转交办件办理情况的跟踪督查,推动转交办件得到及时接收、规范办理。
    (二)助力脱贫攻坚,快查严处了一批扶贫领域涉嫌违纪问题
    规范了《纪检监察机关快查严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暂行办法》,提升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处置效率,推进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规范办理程序,严格督查督办,对反映扶贫领域涉嫌违纪问题信访举报实行归口管理,由县纪委监委信访室按照工作规程录入系统,建立台账,分流转办,跟踪督查,推进问题快查严处。
    (三)强化信访举报信息分析研判,发挥了领导决策“情报部”作用
    深入分析研判,把信访举报基本态势、主要特点和重要动向及时反映出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对每件信访举报认真登记、精准统计,确保数据客观、真实、准确。重点做好反映县处级干部重要问题举报件、反映扶贫领域涉嫌违纪问题举报件登记录入和跟踪督办工作,切实做好信息素材日常积累和定期梳理,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对特定时期或一定时段内反映突出的信访举报进行梳理分析,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党风政风和腐败现象的基本态势、主要特点和变化趋势;加强专题分析,对信访举报反映的典型问题进行深度挖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形成分析报告;加强对外宣传,把舟曲县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特点亮点和工作情况进行宣传,突出地方特色。
    (四)做好群众工作,架通了纪检监察机关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
    采用网络、简报等方式向群众宣传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范围和信访举报方式,让群众明白哪些问题可以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如何依法依规进行有效举报。切实把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和贯彻群众路线结合起来,认真接待群众来访,规范接访工作程序,对业务范围内举报认真接谈,详细询问原因过程,积极收集有效线索,切实提高接谈质量。对线索明确、问题具体的举报加强跟踪督办。对业务范围外来访,认真听取反映情况,耐心细致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明工作,引导群众向有处理权的部门反映。对个别群众提出的不合理不合法诉求,耐心解答,并主动到群众家中面对面做好政策解释、心理疏导工作,引导群众息诉息访。对有缠访闹访、集体上访、进京上访趋势的,及时与当地主管部门沟通联系,督促责任部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加强与市信访局、政法委等有关单位的联系,定期排查问题隐患,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完善突发情况应急处置预案,健全快速反应和处理机制,科学果断的处置了一批集体访、异常访等突发情况。
    (五)积极探索研究,提升了全市信访举报工作水平
    举办了全县纪检信访干部参加的纪检监察业务培训班。每周对全县乡镇及各单位信访举报工作进行询问,对存在问题给予解答。经常到县、乡、村对信访举报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及时了解基层信访部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解决。加强信访举报业务学习,营造学习业务、研究业务的浓厚氛围。坚持问题导向,对当前舟曲县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措施,强化学习交流,将舟曲县信访举报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当前信访举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缠访、闹访现象突出,接访工作压力大
    部分信访人信访观念出现偏差,“信上不信下”“信闹不信访”,特别是极个别长期上访人员因上访得到好处后,在群众中形成了负面示范效应,认为“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近年来,县纪委监委信访室曾经妥善处理过几起非正常上访行为。工作中既要确保来访者安全,又要保障接访者安全,还要防止来访者上网炒作造成负面影响,接访工作压力大。
    (二)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外信访量大,反映涉法涉诉问题较多
    随着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案件查处量、媒体曝光度加大,特别是监察体制改革以后,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的期望值进一步提高,把纪检监察机关看成是包打天下的“全能型”部门,不管什么问题都要求纪委解决。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外信访问题和利益诉求类问题不断增多,且问题复杂,涉及土地征用、拆迁安置、涉法涉诉、劳资纠纷落实各种待遇和历史遗留等问题。有的因职能部门工作流程、办理时限、处理结果与群众愿望存在一定差距,群众转向纪检监察机关投诉相关人员不作为等问题,且诉求范围也越来越广,涉及领域越来越多。有的因涉法涉诉问题引发,当事人因败诉不服,怀疑司法机关领导或工作人员收受了对方当事人贿赂,转而举报其执法不公、滥用职权,要求纪委调查司法机关办案人员。涉法涉诉类问题周期长,易反复,大多久拖不决,负面影响大,需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处理大量业务范围外信访问题,一方面分散了纪检监察机关的精力和人力,不利于聚焦主责主业工作;另一方面,过多地承担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影响了纪检监察机关的权威和形象。
    (三)重复访、集体访和越级访现象突出
    当前,重复访、集体访和越级访日趋增多,且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行为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在干部考察、换届选举、巡视巡察等时间节点,重信重访现象比较突出。与初信初访相比,重信重访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反映的问题多数在基层。二是持续时间长,往往经历了多任领导和办事人员。三是处理问题难,有些上访问题的历史环境特别是政策法律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客观上给解决问题带来很大障碍。四是反映问题演变快,原来问题已经解决了,但由于时间、条件发生变化,又可能找出新的理由,提出新的要求,形成新的上访。五是负面影响大。重信重访对象及问题在群众中的“知名度”较高,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信访举报渠道不断完善畅通,很多信访举报根本不经过基层,直接向上级许多部门、许多领导反映,并采取电话、网络、信件、走访等多种方式,多头举报同一问题,形成了大量的重复信访件。有的信访举报相关职能部门已经作出了处理,回复了信访人,由于信访人提出不合规不合法的诉求得不到解决,转而举报为其办理诉求的领导干部。有的信访问题如反映征地拆迁、移民补偿等,部分群众对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够、要求过高,因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矛盾没有及时消除或缓解,引发群体访、重复访及越级上访事件。
    (四)匿名举报较多
    因担心受到打击报复等原因,除非涉及信访人自身利益诉求,大多不愿意实名举报。近年来的署名举报仅占50%左右,匿名举报、冒用他人名字举报较多。有的信访群众认为只要联合署名的人多,领导就会重视;上访的人多,党委、政府就会有压力。因此,有的信访个体有意拉拢、鼓动其他群众一起联名举报、联合上访;有的在信件中擅自将不愿或不明情况群众的姓名签上,以联名信形式举报。匿名举报调查难度大,查清后无法向举报人反馈,举报人由于不知道结果反复进行举报。
    (五)处理疑难信访问题力度不大
    信访问题反映在上面,根源在下面。有的乡(镇)和村(居)委会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对一些能够解决的问题长期拖着不解决;对一些民事纠纷不及时排查处置,推诿搪塞,上交矛盾;对上级交办的信访批示久拖不办或案结事不了,使群众将原来的诉求反映转化为信访举报。有的乡镇纪委人员变动频繁,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对一些信访件处理不及时不到位。比如,群众向上级纪委反映的一些信访问题,有的是乡(镇)纪委已经调查处理过,由于调查处理不到位或处理后没有及时反馈,群众认为基层不解决,又将同样的信访问题向上反映。
    (七)乱告状现象依然存在
    少数党员干部借检举揭发之名,公报私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恶意中伤。尤其是在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上,在换届选举、干部调整、民主评议等时间节点,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满足就告状,“提谁告谁,用谁告谁”,匿名举报较多,乱告诬告现象突出。乱告诬告不仅给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更重要的是挫伤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干扰了正常的工作秩序,败坏了风气,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坚决纠正。提倡实名举报,始终支持正常反映问题,坚决反对和制止乱告诬告行为。
    三、进一步做好信访举报工作的探索
结合监察体制改革后信访举报工作的职能职责,深入研究信访举报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取得信访举报工作的新成效、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2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