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总shu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特别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等,这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意味着,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社会文明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同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所走的人与自然对立斗争的现代化道路,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力图开创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新社会文明。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判断。随着人民对包括环境在内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日益增长,必须根据新的实践对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统一起来,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理论创新之一。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统一起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见,两次大会都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规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显然,两次大会提出的“美丽”都主要指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与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一对应。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将“美丽”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表明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因此,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高度去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一致,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其融入其他各项建设事业之中,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抓紧抓好。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从而作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重要论述。
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一起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另一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见,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统一起来,而且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本原因在于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自然基础。2012年11月29日,***总shu记和其他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这个梦想的定位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shu记对中国梦的定位中的“和谐”当然包括人与自然和谐。2013年5月24日,***总shu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从普遍规律的高度进一步论述了生态环境与社会文明之间的联系,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总shu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因此,我们必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战略高度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本质一致,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从思想文化渊源看,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一论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道家认为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一样都是道的显现或衍生,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认为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其自身的内在本性和内在规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道家主张“万物殊理,道不私”“物无贵贱”等,道家也认为每一存在物在自然界有机整体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庄子曾说:“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牲,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儒家传统中,王阳明认为人与万物具有共同本原:“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张载也曾说:“理不在人皆在物,人但物中之一物耳,如此观之方均。”
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上都是对中华文明的延续,都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因此,我们要注重从文化自信的高度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重要论述,要从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意义上,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