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支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为贯彻落实这一重大部署,本报理论部近日举办加强制度理论研究专家研讨会。今天摘要刊发与会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编 者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郑新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关键在于对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逐步形成了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对于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都应当予以宣传和表彰。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处理好按劳分配与按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健全各种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树立共享发展理念,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等举措,消除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的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的竞争。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理论“三个体系”任天佑 ***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支撑”。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制度理论研究指明了目标方向、明确了使命任务。 深入理解重大意义。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制度,背后是有一套严密而清晰的逻辑体系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凝练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之治”已经证明了这些显著优势。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理论“三个体系”,有利于从理论上把中国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阐释清楚,让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制度蕴含的学术逻辑、理论逻辑、话语逻辑。中国制度不仅使中国创造出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理论“三个体系”,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从中国制度、“中国之治”中汲取有益成果。 准确把握原则要求。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理论“三个体系”,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使其中能够体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精华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应用于中国制度理论的发展完善;坚持独立自主和吸收借鉴相统一,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同时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坚守中国制度的根和本。 始终坚持科学理论指引。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坚持以我为主创新创造,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中国之治”优势更加彰显提供坚实理论支撑。要善于从中国制度建设实践经验中,从研究回答重大时代性课题中,提炼形成自己的标识性概念,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 (作者为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原院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和优势洪银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大经济制度创新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把这三项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的新概括。这一新概括,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充分彰显了三方面的优势。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优势。这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形式,促使一切发展生产力的源泉充分涌流;二是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竞争,促使国有经济在竞争中深化改革、有进有退,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三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是有利于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证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优势。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打破了“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提高了劳动效率;激励不同要素所有者加大要素投入,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既强调多劳多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又强调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有利于鼓励先进、提高效率、最大限度激发活力,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这一优势突出表现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选择功能和奖惩分明的激励功能,通过规则体系、价格机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