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作经验交流和心得体会合集
目 录
一、经验交流
高擎党旗铸魂强基引领发展…………………………………………3 让一流大学建设有方向有灵魂……………………………………..6 不断推动高校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9 做好引领筑基提质三篇文章……………………………………… 12 坚守初心担当使命 不断守正创新…………………………….. 15
《军事课》创新筑牢国防教育课程思政阵地……………..17 发挥党支部政治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3 以文化为源 开辟思政教育新路径…………………………….. 26 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新路径……………………………..29 积极构建德育与智育协同的学生工作体系…………………31 二、心得体会
高校党建工作要念好“三字经”………………………………. 34 大力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38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强起来“靓”起来…………………48
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思政教育…………………….51
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要有“四度”……………………….. 55 着力推进网络“课程思政” 让网课“有血有肉”活起来….. 60 辩证把握高校思政教育的几种关系…………………………… 65
高擎党旗铸魂强基引领发展
我校入选“全国党建示范高校”以来,牢牢树立“旗帜” “标杆”意识,严格对照“六个过硬”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 领,对标对表扎实推进。
一、聚焦一个目标
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召开全校党 建工作会议,制定《关于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 的意见》和实施分工方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创建工 作与学校日常党建工作和综合改革工作紧密结合、落细落实。
二、抓好两个阶段
紧扣目标,倒排节点,分两个阶段抓好实施。创建阶段突 出问题导向,着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 面领导,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巩固阶段将完成创建任务,基本 建立成熟完备的党建工作运行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推进三级共创
推进“学校—院系—支部”三级共创,带动实施校内“对 标争先”工作,首批遴选 4 个校内标杆院系、30 个师生标兵党 支部、10 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四、取得四项标志性成果
一是立足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形成包 含 120 余项内容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二是形成一批工作品牌 和育人载体。三是打造一个理念和技术领先的“党组织党员管 理系统”。四是产生一批高水平的党建研究成果。
五、打造五个体系
一是打造党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的工作体系。深化落实干 部“一岗双责”,规范校系两级党政议事规则,扩大在学生群 体、专项工作等领域里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突出主题主 线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二是打造全面 提升党建质量的工作体系。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 强化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第一责任。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和承 诺践诺,做好对优秀学生、学术骨干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三是打造将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基层延伸的工作体系。层层压 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落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 续深化中央巡视整改。全面建立校内巡察工作体系。用好监督
执纪“四种形态”。严格执行干部选任“凡提四必”、全程纪 实等程序。四是打造优化师德师风的工作体系。制定落实《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教 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全覆盖,设置“开放交流时间”、设立教学 优秀奖、鼓励长聘教授担任班主任。五是打造深化“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的工作体系。制定《关于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的若干意见》,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责任和任务,初步建立涵盖
“十育人”的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来自:头条号 如来写作网,QQ3231169】
让一流大学建设有方向有灵魂
我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要求,实施“五大专 项”,扎实开展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推动学校党建质量全 面创优全面提升,让一流大学建设有方向有灵魂。
一、实施“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专项,在坚持办学
正确政治方向上发挥示范作用
聚焦主题主线,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教育。充分发挥“三个地”的政治优势,高质量建设全国重点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成立党的 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领导小组,完善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师生 制度,实现院级党政负责人交叉任职全覆盖,将党建和思政工 作成效作为评价院系工作的关键指标。
二、实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专项,在打造高水平人才
培养体系上发挥示范作用
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卓越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 就业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建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实施年轻 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计划。制定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创新实施细则,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
着力打造学习共同体和德育共同体,构建开环整合、四课堂融 通的育人机制。
三、实施“全面引领‘双一流’建设”专项,在扎根中国
大地办大学上发挥示范作用
主动服务国家、区域重点急需,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和国防 科技创新特区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服务精准扶贫, 构建支撑“双一流”建设的教师党建工作体系,实现教师“双 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全覆盖,加强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 作。建立健全管理干部学历学位深造、境外学习、挂职锻炼等 制度。集聚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各方面人才,构建党外知识 分子“四个共同体”,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和离退休教职工“乐龄”计划。
四、实施“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专项,在练好办
学治校基本功上发挥示范作用
健全学院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 工作明示承诺清单制度。开展党支部“对标争先”建设计划。 为每个院系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组织员,开展党校“四百精品” 工程建设。开展“党建先锋奖”评选表彰,给予每位“党建先 锋奖”获得者 5 万元奖励。
五、实施“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专项,在营造风清气正的
办学环境上发挥示范作用
实施重点领域和关口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加强对中层领导
班子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监督检查,开展精准靶向的 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推进管党 治党迈向严紧硬。构建巡视整改长效机制,实现二级单位纪委 全覆盖、内部巡察全覆盖。深化“一流管理、服务师生”主题 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
不断推动高校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我学校党委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质量攻坚为动力,以提升组 织力和政治功能为重点,扎实开展党建“双创”。
一、坚持把方向、管大局过硬,始终做到“听党话、跟党
走”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
对标中央意见制定加强学校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对标全国
教育大会精神校准教育综合改革方向,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双
一流”首要任务推进,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将党的各项建设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 考核。
二是加强理论武装。
修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围绕上级精神和 要求,党委常委会学习传达部署 60 余次,理论中心组学习 20 次,理论宣讲 30 余场。分层分类举办 20 余期专题培训班,实 现全覆盖轮训。
三是优化党建工作体系。
优化“学校党委主导、学院党委主体、党支部主心骨、党
员主人翁”党建工作体系。
四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建章立制完善思政工作“四梁八柱”,在全国率先开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辅导课程。严格执行《落 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
二、坚持抓班子、带队伍过硬,始终保证“党是领导一切
的”
一是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严格执行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重大问题均提
前酝酿、广泛征求意见、集体讨论决策。
二是健全领导班子联系基层制度。
制定校领导班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联系学生工作制度方 案,建立每名常委联系一至两个基层党组织机制。
三是选优配强干部。
选拔优秀党组织负责人,施行“凡提五必”选人用人要求, 严把选用关。各学院党委书记均为博士或高级职称,党员院长 全部兼任副书记,“双带头人”比例 100%。
四是筑牢“人才小高地”。
做好“传帮带”,推动“为党分忧”优质基因全方位融入 新时代“八百壮士”血脉灵魂。
三、坚持做决策、保落实过硬,始终努力“让师生更加满
意”
一是健全基层议事决策制度。
指导院系修订完善两个议事规则,细化党组织会议决定和
前置把关具体事项和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
二是加强对重大事项政治把关。
重大事项一律由院系党委前置把关后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议 决定。
三是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
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党委常委带队开展全面从严治 党督查全覆盖,开展校内巡察工作,确保基层党组织“五个到 位”“七个有力”。
四是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制定相关制度,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各类督查、 考核的重点内容。
做好引领筑基提质三篇文章
我院现有 16 个党支部,427 名党员。学院党委精心谋划, 做好引领、筑基、提质 3 篇文章,提升学院党建工作质量,推 动事业更好发展。
一、做好“引领”文章,“三同行动”确保行有方向
一是增进政治认同。
坚持院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增强信仰认同、理论认同。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探索实行院党委领导下的“四 位一体”运行机制。切实发挥院党委在教师引进、课程建设、 学术活动等重大事项上的把关定向作用。
二是增进思想认同。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主导权,构建“学院官微+学生 自媒体+党务工作站”线上线下宣传矩阵。扎实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院领导班子成员领学、领悟、领研、领 督、领改,通过开设“初心大讲堂”、举办“初心故事会”等,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心走实。
三是增进行动认同。
党员自发举办“智理学堂”,开发微党课,成立理论宣讲
团;建立校外党员国情学习与实践基地。
二、做好“筑基”文章,“三个提升”确保干有方略 一是在提高党的组织建设质量中提升组织力。 从组织设置、队伍建设、活动组织、基础保障、考核评价
等方面进行细化规范,强力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 以上师生支部建设成为示范支部,力争在此基础上重点创建样 板支部。
二是在提高头雁队伍建设质量中提升组织力。
深入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健全“承诺—督查—述 职—考评”责任链条。开展集中培训,主动送学上门,全面提 升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政治素质、履职能力和政策 水平。【来自:头条号 如来写作网,QQ3231169】
三是在提高党内组织生活质量中提升组织力。
严格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 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结合“主题党日”,常态化 开展“温誓词、忆初心,赠良言、送诤语”活动。
三、做好“提质”文章,“三个融合”确保创有作为
一是推动党建与工作制度创新相融合。
学院党委、支部、支部书记分别制定抓党建个性化“责任 清单”,通过召开座谈会听问题、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 摆问题等方式,排查梳理形成党建“问题清单”,将查找出的 问题纳入“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及时评价整改成效。
二是推动党建与教师队伍建设相融合。
大力开展“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活动,对教师进 行政治上引导、专业上培养、生活上关心。安排党性强、学术 强的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传经验、教方法,让年轻教师 的肩膀不断“硬起来”。
三是推动党建与立德树人目标相融合。
成立“三全育人”工作委员会,实行教授面对面等 5 项育 人制度,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成 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坚守初心担当使命 不断守正创新
我院是学校历史最优久、底蕴最深厚的学院之一,现有党 员 716 人,教工支部 9 个,学生支部 24 个,师生联合党支部一 个。党建示范点创建期间,学院不断传承创新、探索实践。
一、探索创新组织体系,“静态稳定”中强化“动态优化”
试点横纵结合、本研一体化党支部,成立师生联合党支部, 培养出杰青、优青,诞生了中国机械学科第一篇《自然》论文, 成为把理想信念与国家需求融合、党建带头和学术带头双促进 的典范,获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学院依托党员教授实施“红色梦拓”计划,建立“1+N+1”的党 建模式,即一名党委委员联系 N 个党支部,每个党支部有一名 “红色梦拓”党员教授导师,搭建起以党员专家为引领的师生 互促思政学习架构。
二、提高站位引领发展,“规定形式”中强化“自选动作”
完善党组织会议制度,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党委会先 行研究把关,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实行“党委—党支部书 记联席会—党支部”三级体系,联席会每月召开一次,积极推 动师生“学习日”的开展,形成业务工作理论学习交流新常态。
教师评聘征求支部关于教师政治思想、师德师风意见,持续开
展优秀主讲教师培育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启动“第一 次谈话”机制,学院党委书记对于优秀人才主动出击,近 3 年 发展包括杰青等在内的 3 名高端人才入党。开展调研,提出“一 笔启动资金、一对一辅导、一场专题座谈、一系列学术沙龙、 一次参观拓展”的“五个一发展直通车”新教师培养方案。
三、激活主体涵养精神,“人人争先”中强化“标杆效应”
学院党委扎实开展“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拔一批政治 强、业务精的党员骨干担任系所书记,让青年党员骨干担任副 书记或支委进行培养锻炼,承担系所党建、教学、保密、安全 和实验室等工作,成为学院发展的中流砥柱,目前学院“双带 头人”支部书记实现全覆盖。启动“文脉传承”学院精神建设 工程,注重党建文化氛围营造。实施“红色梦拓”第三阶段工 作,邀请老党员为师生讲述奋斗故事。扎实推进“大手拉小手” 党建品牌。
《军事课》创新筑牢国防教育课程思政阵地
网络
经验交流 思政 高校
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我校以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为目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牢牢把握高职教育的特色,聚 焦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以高站位、高标准、高要求,探索创 新大学生《军事课》教育教学改革。
一、因材施教、与时俱进,聚力研创军事教学特色精品课
堂
我校的军事理论教学课堂,不仅注重形式的感染力与多样
性,更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与精进。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不
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特点,我校求真务实、因材施教,牢牢把 握学生的特点,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题材,高度注重课程 的与时俱进以及理论知识的有效内化,致力于军事教学特色精 品课堂的研创与锻造。
“两合一动”的教学思路,让军事理论教育落地生根。
“一合”为因地制宜的内容整合。我校将海南独有的红色 娘子军革命历史与琼崖纵队“红旗 23 年不倒”的革命历史、南 海变迁与南海战略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内容纳入课程,通过组织 军事课教师利用假期重走琼崖革命路线,收集系列素材等方式,
让课程内容丰满生动、特色鲜明、感染力足,有效地增强了学
生的代入感、自豪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 爱国之情。“二合”为形式多样的资源整合。我校军事教育教 研室通过引进慕课、开展共建活动、共建国防教育基地等形式, 将有效资源进行整合,丰富课程形式、提升课程质量,构建“线 上”和“线下”互动课堂。“一动”为生动活泼的课堂移动。 我校的军事课堂不再仅仅局限于室内,每学期开展的一次“重 走长征路”教学活动,将军事课堂移动到大山深处,让学生真 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艰辛困苦;组织学生到琼海红色娘子军 革命烈士纪念馆、周士第将军纪念馆等革命教育基地参观,老 红军、老党员现身说法,将军事课堂带到纪念馆,沉浸式重温 历史峥嵘岁月。
落实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让军事理论教育入骨入髓。
我校基于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军事课》教育目标明确 分为认知、情感、技能三个领域,目标明确、层次分明、逐个 攻坚。军事教育教研室将课程目标中“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 论”定位为认知领域目标;“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等定为情感领域的目标;“使 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定位为技能领域的目标。定准目标后, 采取分模块、有针对性的精品课程教学,通过加强认知,巩固 情感,提升技能,全方位研创精品课程以落实课程目标,强化 学生的国防意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
二、创新求实、多措并举,精心打造五位一体教育教学体
系
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与精进打磨,我校率先打造全省特色
国防文体活动,多措并举探索军事课教学新方式,总结出“抓
特色、创新意、求实效”的国防特色学校建设经验,精心打造 出“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教学体系,在创建国防教育特色学 校方面走出了一条独特国防教育之路。
国防教育讲座覆盖求全。
我校将国防教育讲座的目标“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 识”细化为“增强国防知识和意识,增强国家安全知识与技能, 国家安全意识与思维,尤其是重视非传统国家安全意识与思维 的培养等”。我校积极组织入学新生参加中国周边安全、总体 国家安全、世界反恐形势、大学生应征入伍等主题的国防教育 讲座,并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同国防教育讲座深度融合,形成了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防教育讲座体系”。
军事技能训练体验求真。
我校严格落实军训技能训练任务,并拓展了内容多元化的 军事技能训练。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探索新的教学计划, 在过去军容风纪、内务卫生、队列训练、分列式等常规训练科 目基础上,逐步增设了刺杀操、军体拳、警棍盾牌术、战术、 战场救护、军歌表演唱、旗语操等表演,坚持野外 15 公里拉练, 适时组织学生参加实弹射击。学生科目表演的参与率从 15%扩大
到 55%。军事元素多、军事技能强、军训参与率高、军训体验感
强的军事技能训练,符合新时代青年的成长需求,让学生集体 荣誉感明显增强,符合新时代思政政治教育的新规律,唱响了 爱党、爱国、爱军的主旋律。
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求实。
根据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知与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应该 要有一定的军事性,但同时应将这些最基本的军事理论目标、 军事技能目标与非军事性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学 校不断完善军事理论课程体系,落实课程教学 36 学时,军训技 能训练 60 学时,国防教育讲座 8 学时的学时数,构建了“军事 专家”+校外兼职兼课老师+校内专职教师的国家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深挖海南本土红色文化,把海南琼崖革命的内容通过慕课 的形式授课,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 建“线上”和“线下”互动课堂,现已拍摄三部视频课程。
征兵宣传动员入伍求效。
我校围绕“两增长、一提高、一优化”的目标开展大学生 征兵工作,即报名人数和征集人数“双增长”,毕业生占比提 高,综合专业和年级,身体和政审等多因素,遴选兵源质量更 优化。学校把征兵工作作为院系年度考核的指标,同时纳入学 生政治辅导员工作绩效;做到宣传海报、横幅、手册、宣传栏 等传统媒体和官微、官网等新媒体宣传结合;出台学校层面征 兵奖励政策,积极配合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学费偿还和各类奖
励政策落地;创新探索退役复学学生“一人一策、一人一案”
个性化培养,组建大学生教员队,发挥朋辈教育的示范引领作 用。学校连续 4 年超额完成海南省征兵办指标任务。
开展军迷文化活动求特。
我校探索国防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深度融合发展,策划并 举办军迷文化节和国防体育运动会。参与者通过模拟实战的方 式,在活动中考验着参与学生的胆识体魄和锻炼团队精神,具 有参与度高、意义大、互动性强的特点,成为国防教育特色案 例,受到中央和地方 10 余家媒体先后报道。
三、模式推广,持续精进,创新领航国防教育教学改革攻
坚
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我校通过近年来不断的实践与精进,
全力打造的“五位一体”《军事课》教学改革体系,积极致力
于推动国防教育的教学改革,增强国防教育成效。 强化科研推动,提升教改质量。 我校军事教育教研室在多个相关杂志发布成果论文,被学
校列为重点科研课题和重点教学改革课题项目。2019 年 11 月,
《打造“一网一微一群”体系,培育网络时代新青年——国防 教育特色网络育人项目》荣获 2019 年全国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 作创新示范案例 50 强;《构建“三位一体”新格局打造我校国 防教育新“弹道”》荣获 2019 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 育案例三等奖。
推广教育经验,锻造精品范本。
近年来的不断实践与经验总结,我校逐步构建锻造成可推 广可复制的军事教育经验范本。为了增强推广和服务成效,我 校通过“高校推广”“校际协作”“成果交流”“示范培训” “社会服务”等方式进行经验的交流与推广。
发挥党支部政治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网络
经验交流 思政 高校
“教师党支部建设之课程思政”项目是大学书记校长履职 亮点项目之一,也是学校融合组织育人和课程育人工作的创新 实践。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教师党支 部政治功能,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坚强 堡垒,团结凝聚广大教师把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融入教育教学,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建立了“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机
制
校党委成立工作领导机构,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职
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
设;各学院党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推进课程思政在本学院 落实;教师党支部发挥政治引领、组织保障和凝聚服务功能。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校党委领导有力,学院组织有力,支部 实施有力,党员带动有力,四位一体,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共同推动项目实施。
二、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促进了“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形
成
学校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六大任务和年度
“八个一”建设目标。组织多期“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 施”校外研修学习培训,培训教师 200 余人次。各二级党组织 开展研讨交流,教师党支部开展案例教学比赛,先后组织研讨 会、专题辅导报告百余次,帮助教师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核心 内涵,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牢固树立了“每门课 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和每位教师都肩负育人责任”的使命意识, 努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氛围。
三、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和育人效果
结合专业学科特点,优化、充实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 目标,挖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和思政元素,提炼 出课程中蕴含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素养、 科学精神、专业思想、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建设一批凸显德 育元素、彰显德育功能的优质课程。教师党支部通过开展集体 备课、课堂教学内容研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沙龙等, 找准思政元素融入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四、业务党建有机融合,找到了破解党支部难题的有效办
法
课程思政不仅使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增加了鲜活的内容,还
让教师党支部站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第一线,支部党
员教师的身份和作用彰显出来。教师党支部成为课程思政的组 织实施主体,既能解决党支部建设“虚”和“空”的问题,又
能使课程思政建设找到有力的组织依托,使党建工作真正实起
来,使党支部真正强起来,真正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 结合。
五、注重示范引领带动,涌现一批教学示范课程和榜样教
师
学校设立“课程思政培育计划”项目,以党支部书记和任
课教师“双负责人制”,立项资助 122 门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示范课程,实现“一支部一项目”全覆盖。以“双带头人”教 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的 培育创建为依托,推动党支部班子成员置身课程思政第一线, 当好排头兵,建设好示范课程、示范课堂。“教授们争先上讲 台,老中青搭配齐上阵”,进行教学设计评审和说课教学展示, 培育形成了一批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好、育人能力强的教学 骨干。
“教师党支部建设之课程思政”项目实施以来,逐步形成 “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支部个个树品牌” 的良好态势,受到校内外广泛肯定和好评。《光明日报》《学 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项目实施情况,我校教师党支部 工作案例《“思政飘香”浸润校园,“四个融入”润物无声》 入选由中组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
以文化为源 开辟思政教育新路径
网络
经验交流 思政 高校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下,其鲜明的包容性、多样性和 时代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我校站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马克思主义文化 观为指导,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推动经 常性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发展、引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 应用,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路上,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
验。
一、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推进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高校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而其中的 理论课部分则起到普及、引导的重要作用。我校在全面深化对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的基础上,重点挖掘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包 容性和多样化的特性,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 师队伍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指引。
一是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发挥指导思想的作用。
首先是“守正创新”理念,我校将学习贯彻***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教育的主线,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贯穿到思政课建设的全过程,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次是“服务育人”理念,即培养教
师的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围绕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多元 扩展,并组织教师义务为考研学生作思政课辅导。
二是丰富教学内容,对接学生需求。
当代大学生是更具活力、更富时代气息的群体,要充分调 动其学习积极性,内容的革新、与时俱进是必不可少的。我校 力求创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组织教师编写黑龙江省版 的《形势与政策》教材,体现了黑龙江特色和师范特色,吸引 和感染大学生,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是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共鸣。
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以问 题启发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讨论,释放学生的活跃思维, 逐步形成自觉探索和研究问题的习惯。又如通过学生对教师教 学情况的调查反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创造师生、生生平 等且自由交流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做学生的引路人。
我校坚持“思政课的对象是人、重点是思、方向是政、载 体是课”的全新理念,致力于建设一支充满活力、不断进化的 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鼓励并支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 质、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保持走在时代的前沿, 以此带动、感染学生。
二、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性实
践活动
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实 践是验证并反哺理论的必要内容。我校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 指导,依托自身办学资源和优势,拓展育人渠道,实行“主渠 道”与“主阵地”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形成关系稳定、形 式多样、利益共享的社会实践基地矩阵。通过开展暑期“三下 乡”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红色文化基地等,实现课堂教学与实 践活动的良好衔接,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更 充分、生动地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核心 价值引领的目的。
三、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
的应用
当下,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校以马克 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充分认知并发挥网络载体的重要作用, 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全方位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目 前,哈师大已经逐步建立完善了包括校园官网及各大新媒体平 台的网络渠道,定期发布有价值的内容,吸引学生观看并讨论。 通过建立授课班级的微信群,加深对学生思想状况、行为习惯、 价值观念的了解,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求取向,为全 方位地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新路径
网络
经验交流 思政 高校
我校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按照“知行合一、自主发展、 为人师表”的育人理念,探索出一条“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新路径。
一、借助网络大数据,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
依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 治状况滚动调查数据库,与共青团省委共建“青年大数据与云 计算实验室”,对高校近 200 万名大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状况进行追踪分析。
二、打造校园云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深入实施“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构建集资源、 教学、学习、实践一体思政课网络教育教学平台。领衔实施“粤 教云”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牵头组建高校新媒体联盟,搭建 全省高校网络引领和思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