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也是我66岁的生日。
在母亲节之际,三儿子抱着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回首母亲的一生,祝我的母亲及全天下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近一个世纪,母亲从民国走来,走过了94个春秋。
母亲诞生在公元1928年秋,美国“9.11”那天,綦江老瀛山,半山腰的永里六甲岗尾巴的一间,綦江大财主欧俊之,修建来躲避“棒老二”的石头房里。
母亲的幼年,背着背篓在山头上打猪割草,常看到飞来重庆大轰炸的日本飞机,从綦江头上掠过。
母亲的少年,10岁丧父,外婆携带母亲和6岁的大舅,2岁的二姨妈,不到周岁的三姨妈,净身投奔老家柏相林,佃一间农村茅屋居住,母子5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近3年,因生活所迫,从欧家改嫁到杨家,后来有了杨家幺舅,杨家3个姨孃,欧杨8姊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母亲带领大舅、二、三姨妈,五六岁,就开始放牛割草,挑水劈柴,烧火煮饭,带弟弟妹妹,帮弟弟妹妹清洗衣服,还常常挨外婆的打。同外婆、杨家外公一道,好不容易把2个舅舅5个姨孃拉扯大。
母亲年轻时,干练泼辣。新中国诞生后,参加乡妇联协会,协助解放军清匪反霸,维持社会治安秩序。
1952年,同父亲一道,养护那条綦江铁路,不知搬了多少次家。每搬一次家,母亲用大背篓放上凉板,固定在背娄上,背篓里装满坛坛罐罐,柴米油盐,把老袓婆系在凉板上背着,父亲用箩筐挑着我们兄弟4人,辗转三(江)万(盛)、綦江铁路沿线,打坍方,砌路基,垒堡坎,协助父亲养护川黔铁路,含辛茹苦操持着这个家,好不容易把我们5兄妹拉扯大,成家立业,有了儿子的后代,祖曾四代,其乐融融。
母亲壮年时,带领我们种植养殖,生产沙石支援铁路建设,吸收沿线职工家属,参加母亲领导的“五七”家属小组生产销售沙石,种植蔬菜、水果、粮食,养殖鸡、鸭、鱼,喂养生猪,增加家庭收入,减轻职工经济负担,让沿线职工家庭,顺利渡过计划经济年代口粮供应紧缺的困难。
抗美援越时期,川黔线K118公里+100~300米地带,每年雨季坍下上万方泥石流中断线路,一堵就是五六天。周总理指示:川黔铁路要抓紧抢通,确保援越物资送上前线!千军万马昼夜奋战。
母亲宰杀2头大肥猪,收割2千斤蔬菜,装运轨道车送往抢险工地,慰问抢险大军,给予抢险大军极大的鼓舞,加快了线路抢通,确保了援越物资的通过。直到改线修筑的1367米“雷吼洞”隧道贯通,这段年年雨季年年坍,中断线路的泥石泥病害,方才彻底终结。
母亲率领的“五七”家属小组,让铁路沿线家居农村的职工子弟,在这里攒到工钱找到媳妇,有了儿子的儿子,母亲率领的川黔线伍都坝养路工区“五七”家属小组,成为全国“工业学大庆”的一面红旗。1977年5月,母亲随同当年綦江工务段党委书记靳成元,一同参加铁路系统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代表大会,受到华国锋、余秋里、段君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慰问。
母亲陪同父亲巡了一辈子道,为了川黔铁路安全畅通,父亲每天扛着巡道锤,挎着巡道包,不间断地巡查工区管辖的那段15公里川黔铁路,30多年如一日,父亲巡查的线路,排除的设备故障,整理的责任公里线路外观,丈量线路留下的脚步,相当于环绕地球走了22圈半,直到父亲退休。
母亲对工区职工子女的关心,胜过关心自己的子女。工区8户多子女职工家庭的老大,都是下乡好多年,三十上下的老知青,眼巴巴看着相邻工区的子女已都回城找到工作,母亲所在的小组,仍有5户家属子女没能回城,家长整天以泪洗面,母亲看在眼里,私下里向段长、书记作了汇报,靳书记硬是将自已的子女缓下,让母亲小组的知青先回城工作,段领导多渠道安排,很快解决了这5名晚走知青回城工作。
母亲对父亲的爱,胜过爱护母亲自己。父亲在岗时,母亲常带领我们三兄弟,帮助父亲清理责任公里线路外观,清除侧沟淤泥,清除路肩杂草,清理散飞碴……父亲70岁那年身患肺癌,母亲陪同父亲,立即从县城赶来重庆中山医院,作了肺癌切除手术。是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让父亲从死亡线上争脱出来多活了16年,成为退休同仁学习的楷模。
母亲老年时,同父亲一道,帮我们把孙儿孙女带大,有了我们一代代幸福的家。每周到老大哥家,看望年迈的老母,母亲总是亲自下厨,弄许多好吃的款待我们,三药炖老鸡汤,糖醋带鱼,烧白,粉蒸肉,夹沙肉,糯米圆子,凉拌折二根等,是母亲的拿手好菜。每次下席,母亲总是步履蹒跚地同老大哥争着收拾碗筷,怎么也劝不住。母亲那勤劳爱好的习惯,一月半载,硬是把自己和老大哥用的被单被套,换洗得干干净净,整洁清爽。
94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母亲已是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老态龙钟的高寿老人了,虽然听力下降,全靠助听器辅助听力,但精神矍铄,视力未减,既能穿针引线,也能煮饭,洗衣,为一同居住的老大哥熬制中药,每天还能喝上二两“老白干”呢。
母亲心累气喘的老毛病,也得全靠一起居住的老大哥照顾,一日三餐,饭前饭后,老大哥把各种药片递给母亲口服,为母亲打来洗脸洗脚水,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尽量让母亲少做笨重的家务活。
父母的晚年,已在老大哥家生活了20多年,享年86岁的老父亲,虽然10年前离母亲仙去,丢下母亲同老大哥一同居住,时时挂念着一年不如一年,行动不便的母亲,每周都要定时到老大哥家看望母亲,同母亲拉拉家常,摆摆过去的龙门阵,尽量让母亲开心、快乐。
每次为母亲捎去水果,为母亲买去的药,母亲总是默默记在心头,一年半载,母亲把我们花销的费用一笔笔算成账,凑足1千元退还我们。母亲总是对我们说,“买这些小东小西虽然钱不多,但细刷刷掺人阴倒痛,时间一长,花费就大了。”我们对母亲说,“这是儿女们应该报效的,千万不能算经济账。”我们实在推辞不掉,把母亲给我们“花销”的钱,分作三两月,一次几百元,以“红包”的方式笑纳母亲。
“五一”节前,大长孙搬迁茶园别墅,把图书馆旁的“书香美舍”两居室装修收拾,让刚满7旬的老大哥,同年迈的母亲,从轴承村厂职工老旧住宅楼,乔迁前些年,新建落成的电梯高档商品房,退休多年的五妹,也从北碚迁来,同老大哥一道,共同照顾母亲。“五一”节这天,我们祖曾相聚“喜悦饭店”,顺便为老大哥70岁生日过生,大曾孙女画只“蛋糕”送爷爷,祖曾四代,共度愉快的“五一”。
那天,母亲收拾完碗筷,闲空下来,把那张方桌拖到跟前,拉来电源插线板,点上台灯,戴上老光眼镜,拿出针线桶里的针线。用宽缩筋放在那条,五妹为母亲买的红花绵裤,拆开的裤腰里,一针一线缝在裤腰上。母亲说:厂家制作的棉裤一点也不好穿,拆开裤腰,换上宽缩筋,缝上就好穿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眼前的情景,又让我想起母亲半个多世纪为我们4兄妹,孙儿孙女缝制的绵衣绵裤、鞋鞋袜袜,一针一线真辛苦。母亲慈祥的面容,永远印记在儿女的心里!
在母亲节之际,祝母亲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幸福安康!祝全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