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翔老师《法制的细节》,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至少在我这个层级来看,他的很多思想,他想传播的东西,他对功名的认知,他对自己的约束,是让我很佩服的。一边读书,一边记录下自己的一些散碎思考。
这句话让我突然间就想到自己在007这个团队当中写作将近5年时间,刚开始是自愿的,是觉得自己能够通过写作写出一些东西,去做读书笔记,去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都希望有所成。但慢慢地当这些东西没有足够回馈的时候,当生活在逐渐发生改变的时候,自己输出的越来越少,中间还停滞了几个月完全没有输出,那个时候就在质疑写作到底有什么用,我要不要继续写下去?写作对我的生活好像没有什么真正的改变。虽然被这个大家庭裹挟着一直不断地往前走,但是自己真正在写作当中收获了什么?想要输出表达什么,一直是迷茫的不清楚的。
看到罗亚老师这句话,就不由得又想起这些事情。他说通过热点写作去传播法治理念。把这个句子拆开来看,首先是自己有想要去传播的,想要去影响别人的东西,然后他应用的工具手段是热点,通过分析社会热点来扩大影响力。
在很多写作课当中也教我们怎么样能够通过写热点写出一篇10万加,怎么样持续地通过这些写作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等等,这些都是手段,是工具,最主要的是你想要传播什么,这是你最终的目的。
对罗老师来说,他想传播的就是法治的理念,不管我用什么样的方式,视频也好,热点写作也好,还是他的各种讲座也好,最终他都是在为传播法治理念这么一个目的服务,但自己写了这么多年,到底有什么想要说的话,想要表达的观点?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没有一个真正想要成系统的想要去跟别人说的东西,每一次遇到什么就零散的记录什么,表达什么,很多表达也是比较随心随意的,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在当时那一刻大脑里边想了什么,说了什么,一个点激发出自己的一些思想,然后记录下来,如此而已。
所以写作的宗旨对自己来说,实际上一直是记录,而不是传播影响力。所以这么多年来,人会慢慢地懒惰,会没有动力,会随着自己生活情绪状态的波动,造成记录的时断时续。
好多地方都提到,我们要有作品思维,就是说不管你要做什么事情,最终要交付出一个成果来。按正常道理来说,我们在这个团队里边写了将近5年的时间,每周一篇,50*5*1500=375000字,如果真的在这件事情上认真琢磨了,几年下来三四十万字,作品如果收集起来,是不是也就可以写成一本书了?
但为什么我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还是不成体系,甚至有时候翻看自己最开始写的文章,竟然是比现在写得还要好,还要条理清晰,逻辑清楚?可能那个时候自己是有欲望有想法的,是想真正的去表达点什么,反而是到了现在,自己每次写作都是非常随意为了凑数完成任务,很少在这件事情上花心思下功夫了,就是在传播影响力这件事情上,自己已经不在像当年那样有激情有野心,想要在这个方面做成点什么了。
虽然从上次交完作业之后,已经在想下次我要写什么,但是好像一直思想上懒惰,行动上也懒惰。最近读的书也不成系统,很多话题也就是有一些一闪而过的观点,并没有再深入去思考,这就导致了自己整个思维其实是停滞不前的,所以自己如果还要持续写下去,真的要静下来去想想,我为什么而写,我想要传播什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