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情况※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
这是***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新定位、新提法。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启动较早,近年来垃圾分类工作积极结合实际、注重协同,持续创新推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上海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硬件保障部分仍有提升空间。
?
※问题及分析※
1、垃圾分类试点地区物资物料存在未到位现象
以浦东新区为例,垃圾分类到年底的减量计划为5%,同时要求80%的企事业机关和部分试点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工作,此外,新区也分解了相应的指标下达到各街道。但据了解,分类垃圾桶及相关硬件设施由于新区政府采购流程等问题目前仍未到位;实行绿色账户的相关物资也暂未发放到各试点街道,使部分街道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些问题在全市其他区也普遍存在。
2、垃圾桶品种过多,且视觉标识不够清晰明了
目前在上海街道、楼道、商场等投放的各类形形色色的垃圾桶,分类多样,有的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有的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的分为干垃圾和不可回收等,使得市民在丢垃圾的时候需要再三考虑,甚至无从下手。
在我们走访的几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中,很多垃圾桶仅仅作了简单的分类,桶身贴着“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识字样,其中部分标识经日晒雨淋日渐变得模糊。有的试点地方虽采用了立牌,但垃圾清运时容易混淆。
如此情况下,使得市民难以真正履行垃圾分类职责
3、试点小区垃圾厢房布局不合理、卫生状况差
一些小区内试点了分时投放的垃圾厢房,但大部分试点厢房仅简单将垃圾桶放在封闭区域内,垃圾厢门内漆黑一片,无法看到垃圾桶口,影响垃圾投放。多数垃圾厢房常有恶臭,为了避免在垃圾厢房前过长停留,多数居民都选择“一闭眼”快速倒掉垃圾,从而造成房内外卫生状况较差,久而久之内外垃圾堆砌,形成恶性循环。
?
※建议※
垃圾分类过程中最难且最不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3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