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党建评论、理论材料26篇(全文42684字)

目录
1.坚持人民至上 凝聚奋进力量 3
2.网络问政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 7
3.把青春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13
4.争做“三将干部” 奋进“赶考之路” 16
5.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20
6.工作要抓到点子上 23
7.把丰碑树在老百姓心中 26
8.让优秀年轻干部“活水长流” 28
9.锤炼“己百己千”的韧劲 33
10.干部教育培训重在实效 36
11.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39
12.让奋斗的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 44
13.永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本色 49
14.树立正确党史观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53
15.高举伟大旗帜 谱写崭新篇章 58
16.以党建引领为“定心丸”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62
17.在党的领导下开辟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新境界 66
18.加强对党员干部金钱本质教育 70
19.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73
20.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历史自信 77
21.在担当作为中赢得历史主动 82
22.增强主题党日“三味” 85
23.学学毛竹的“厚积薄发” 88
24.向着光辉目标胜利进军的经典文献 91
25.以党史为重点推进“四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96
26.用好红色资源 推动广西百色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102

坚持人民至上 凝聚奋进力量
发表时间:2022-08-04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面向更加壮阔的新征程,***总书记号召全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二字,力重千钧。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成功密码,也是我们一往无前的力量源泉。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一经诞生就把“人民”写在旗帜上,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不变的执政理念、传递了不变的人民情怀。
    人民至上的誓言,印记在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中。百余年的时间单元,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伟业,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侮、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发展完善,14亿多人口实现了全面小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点新要求,紧紧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科学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造了更完备的条件、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贯穿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逻辑,镌刻在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中。为了人民安康,为了人民幸福,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冲锋在前、苦干在先,矢志不渝、求新求变。“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的张思德,“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绿了荒山白了头”的杨善洲,“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廖俊波,“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的黄文秀……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千难万险、不辞千辛万苦,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落地化为现实。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要做大量艰苦细致扎实的工作,不懈奋斗。
    迈进新的征程,必然有风雨,还会有挑战。攻坚克难、破浪前行,需要我们从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营养,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历史定力,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用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需要我们准确把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的深刻意蕴,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行在一起、干在一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迈进新的征程,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就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书写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辉煌篇章!(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网络问政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
叶本乾 林荣
发表时间:2022-08-04

    党的x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党的x大相关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围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是全党全社会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献计献策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以网络问政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是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也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
    网络问政能广泛倾听民声
    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必须倾听民声,知晓老百姓在想什么、盼什么。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意充分表达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只有倾听人民心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方能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倾听民声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牢牢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重点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坚定不移推进共同富裕。
    网络问政问需于民,拓宽了利益表达的渠道,人民群众的诉求能得到更广泛倾听。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的充分表达,落实于人民意愿的有效实现。进入新时代,网络问政发展了沟通渠道的多样性,扩大了民主参与的广泛性,信访平台、领导信箱、网络“留言板”等成为广大网民需求表达的全新方式。老百姓上了网,民声也就上了网。人民的期盼、希望和诉求,从国家大政方针,到社会治理,再到百姓衣食住行,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人民的意愿和呼声,经过民主决策程序成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新的维度不断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网络问政能真实尊重民意
    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必须尊重民意,把民意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党心与民意始终同频共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列宁认为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的代言人”,“在提出、加剧和解决任何一般民主主义问题方面有责任走在大家前头”。尊重民意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发展中使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网络问政问情于民,加强了利益协调的深度,人民群众的意愿能得到更深入维护。恩格斯曾经引用摩尔根的名言强调了利益协调的重要性:“社会的利益绝对地高于个人的利益, 必须使这两者处于一种公正而和谐的关系之中。”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社会群体利益错综复杂,社会关系持续发展变化,要把14亿多人的意愿协调好并不容易。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内部商量好怎么办,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够,要想把事情办成办好是很难的。进入新时代,网络问政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促进了人民民主的多维度拓展,不断深化和完善了人民民主的新形态。多元化网络问政加强了人民群众、社会、政府的多方交互,营造了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沟通环境。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多方深入协调,形成了有效的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真正画出了最大同心圆、凝聚了最强向心力,维护了真实的民意。
    网络问政能更好顺应民心
    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必须顺应民心,公共政策要更好地反映民意。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顺应民心须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汇聚人民智慧,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重大决策的部署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到兼听则明、防止偏听则暗,在顺应民心的前提下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我们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网络问政问计于民,发展了决策过程的向度,人民群众的智慧能得到更充分激发。“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实践主体与认识主体的统一,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推动社会变革、推进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进入新时代,网络问政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凝聚了人民智慧的无穷力量。我们党充分发扬了历史主动精神,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有机结合,广泛吸取了大量合实际、接地气的合理建议,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作出一系列科学决策和部署,以“主人翁”意识实践了“十个指头弹钢琴”的历史构想,彰显了我们党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优良作风,不仅顺应了民心,更在守正创新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网络问政对党的x大相关工作献计献策,是一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网络问政实践实现了利益表达渠道的不断拓宽,扩大了广泛的民主参与,人民的声音得到广泛倾听;完成了利益协调效果的长效增强,践行了真实的民主实践,人民的意愿得到坚决维护;创造了决策过程的持续优化,发展了管用的中国之治,人民的智慧得到有效汇聚。迈上新征程,我们要更好发挥网络问政在倾听人民呼声、尊重人民意志、汇聚人民智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将顶层设计与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分别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

把青春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尹健
发表时间:2022-08-04

    近日,各地陆续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仪式,3.67万名新招募志愿者奔赴中西部地区开展志愿服务。据悉,今年共有来自全国2300多所高校的25万余名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报名参加西部计划。越来越多大学生把投身基层、服务西部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情怀和担当。
    志存高远,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青年应当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对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始于2003年,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到西部基层开展为期1至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选派40多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到中西部2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100多个县市区旗基层服务。志愿者们在西部志愿服务中丰富了阅历、增长了才干、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服务期满后,他们中有的走上了基层管理岗位,有的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扎根山乡、成为农村群众的致富带头人,有的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科技人才。实践证明,广大西部地区为有理想抱负的青年人提供了成长成才、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
    脚踏实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当地发展的本领。大学生受过多年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但是往往缺少实践历练,对一线工作比较陌生,正需要到基层磨炼意志、增长才干。西部计划按照服务内容分为基础教育、服务三农、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新疆、服务西藏等多个专项。一大批从大学校门来到西部基层的志愿者们在这里上了“第一堂实践课”。志愿者呙钱林之前从未见过成片棉花地,经历了40摄氏度高温下采摘棉花、零下20摄氏度时查看棉花备种,他逐渐成为当地棉农眼中的“半个棉花专家”。志愿者们要深入了解当地发展所需、群众生产生活所盼,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解决每一个问题中,增长才干、提高本领。
    扎根基层,在默默奉献中增进群众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基层工作千千万,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之以情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要转变角色,甘做群众的小学生、虚心拜群众为师,为人亲和、态度谦和、语气温和,切身感受群众的冷暖疾苦,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善于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想问题办事情,赢得群众认可和欢迎。要晓之以理,结合基层实际,把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老百姓的话,把话说到群众心坎上。要善于把大道理和群众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引导群众朝远处看、向宽处行,把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小原则服从大原则的意思说清楚、讲明白,引导群众得出正确结论。要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首创精神,把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出来、凝聚起来,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奋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要胸怀远大理想、锤炼意志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壮丽篇章。
    

争做“三将干部” 奋进“赶考之路”
张凯鹏
发表时间:2022-08-04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x大”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中心任务、大战大考始终是广大年轻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和告诫,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增强信心斗志,争做发展“干将”、改革“闯将”、攻坚“猛将”,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
    坚定“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的战略自信,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争做“赶考”路上的发展“干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年轻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继承者、接班人,要坚持政治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听党指挥的崇高追求,转化为埋头苦干、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筑牢信仰之基、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保持“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战略清醒,补短板、固底板、锻长板,争做赶考“路上”的改革“闯将”。***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能永立潮头,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年轻党员干部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要立足实际、认清形势,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挥好青年思维活跃、敢闯敢拼、学习能力强的优势,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及时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办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本领自觉和战略清醒,勇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做到政治过硬、思想过硬、工作过硬,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从容应对各项风险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蹄疾步稳、勇毅笃行。
    增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心斗志,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疼,争做“赶考”路上的攻坚“猛将”。***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从党的历史来看,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在斗争中取得成功的。敢于斗争、勇于攻坚是我们党的鲜明政治品格,广大年轻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涵养面对任务勇挑大梁、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的冲劲、闯劲,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练就一身攻坚克难的真功夫、硬本领,做到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书写伟大时代的青春华章。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委组织部)

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范仲夏
发表时间:2022-08-03

    近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x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的形势,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要求,对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指明了方向。
    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使命忧患感,以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决心担当,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党内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自我革命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能力的整体性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在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和百年不遇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美国全面遏制打压等多重风险挑战考验面前,“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任务越繁重,风险考验越大,越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面对的“四大考验”长期而复杂,面临的“四大危险”尖锐而严峻。完成伟大事业必须靠党的领导。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好建设强,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始终牢记,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x大胜利召开!

工作要抓到点子上
杜兴安
发表时间:2022-08-03

    习主席曾指出,“越是复杂的工作越要抓到点子上”。抓到点子上,就是抓准了时机、抓住了重点、抓对了路子,不仅能够提高工作质效,还可以减少不必要损耗。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能力本领,把各项工作都抓到点子上,才能有效驾驭全局、实现预期目标。
    抓到点子上,基础在于调查研究。单位建设有其自身特点规律,只有把方方面面的情况摸透、把里里外外的问题搞准、把前前后后的脉络理清,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拿出精准的对策。我们要多到一线走走,听听官兵都在忙些什么、关注什么、期盼什么,看看基层发展的现状怎么样、制约建设的短板在哪里,真正沉下心来想一想、理一理,把带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总结总结,把有开拓性、创造性的建议分析分析,很多先前令人困惑的问题便会逐渐清晰明了,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也就水落石出了。
    抓到点子上,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基层单位看起来大同小异,实际上千差万别;建设形势看起来年年相似,实际却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抓工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掌握工作的共性特点和普遍规律的同时,把本单位实际搞清楚,研究制订对策要因时、因地、因人分级分类分层,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简单地“一刀切”“齐步走”。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要看到长期困扰基层的顽症痼疾,也要看到刚刚显山露水的新生阻力,还要通过“桅杆”预测前进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确保工作的思路对策既能发力于当下,又不滞后于形势发展。
    抓到点子上,要义在于统筹协调。当不同方面的工作集中而来的时候,不仅要有想干敢干的满腔热情,还要学会区分轻重缓急,懂得合理取舍。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导致精力过于分散,很容易自乱阵脚、事倍功半。要善抓主要矛盾,在动手之前先理清头绪,看看哪项任务、哪个部位时间最紧迫、问题最突出、上下最关注、建设最急需,找准工作优先考虑的重点,列出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工作再多、重点不偏,任务虽繁、头绪不乱。
    抓到点子上,根本在于落到实处。工作抓得好不好,主要看对促进单位战斗力建设有没有实效、有没有长效。要克服心浮气躁、快出成绩的不良心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打基础、利长远上,破除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的投机心理和涸泽而渔的短视行为,做到谋全局而不只是谋一域、谋长远而不只是谋一时;脚踏实地抓问题谋发展,在打通建设堵点、疏通发展瓶颈、畅通前行路径中履职尽责,促进工作不断提质增效、焕发活力。
    (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
    

把丰碑树在老百姓心中
郭光文
发表时间:2022-08-03

    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筑起绿色长城,让海岛换了天地,赢得了东山十万民心。重温谷文昌的故事,让人深受感动和启发:共产党员要把丰碑树在老百姓心中。
    把丰碑树在老百姓心中,需要始终牢记为民初心。***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整治内涝、风沙、盐碱,让兰考大变样,他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了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以默默无闻的奉献成就了守护人民的“大国重器”……正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把丰碑树在老百姓心中,需要担当作为惠民利民。“樵夫”廖俊波,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马不停蹄地先下乡、入企调研,对群众所忧放心不下,为当地发展四处奔走,他用惠民利民的苦干实干,留下“政和质量”“俊波速度”的佳话;“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曾立下卓著战功,从部队转业后就像一块砖,哪里有党的事业需要就往哪里搬,踏踏实实把每一项工作做好,“为党和国家分忧,不能跟党讲价钱”……以“无我”之境界,方能书写“大我”之人生。
    把丰碑树在老百姓心中,需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焦裕禄、杨善洲、李保国……这些模范共产党员,无不是为了群众利益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他们为民造福的事迹被群众口口相传,他们闪亮的名字也被群众长久记在心间。他们的故事启示我们,衡量我们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我们要在为民造福上下真功夫,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做到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
    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以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为标杆,守初心、担使命,经风雨、强能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让优秀年轻干部“活水长流”
张毅
发表时间:2022-08-02

    大力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是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战略之举,是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江苏省沛县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分析研判干部队伍结构,探索健全全链条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机制,努力造就一批又一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
    聚焦入口培养,扣好“第一粒扣子”。造就堪当重任的年轻干部,既要源源不断注入“活水”,更要疏渠导流,让“活水”尽快融入主流,紧随节奏顺畅流淌。着眼事业发展需求,做到既重当前缺口又重长远规划。综合分析研判公务员队伍数量结构、专业缺口,科学拟制阶梯式招录计划,持续加大急需紧缺专业公务员招录力度,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和专业素养,从源头上缓解人岗不匹配现状。按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新入职公务员选取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作为成长导师,建立成长档案,追踪记录成长轨迹和亮点特长;每月至少一次谈心辅导,了解思想动态、指导工作难题、关心生活困难,随时对成长情况进行分析诊断。开展“入职第一课”活动,组织参观红色地标、廉政基地等,举行入职宣誓仪式,邀请优秀干部传经授宝,推动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底线意识、凝聚奋进力量。开展座谈交流会,选取领域内热点话题、工作中典型案例及参与的重难点项目集体备课、分析研讨,提见解、思对策,促使年轻干部发散思维、思想碰撞。
    聚焦持续赋能,锻造干事真本领。干部成长规律决定了年轻干部培养要有足够时间,既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任其自然生长,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将年轻干部专项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围绕党性修养、能力素养等内容,每年举办2期以上优秀年轻干部专题培训班。开办“沛县清亲学堂”,组织35岁以下年轻干部和青年企业家同班学习经济发展理念,开拓视野格局,合力推动发展。开设“应急处突模拟演练”,定期围绕突发舆情应对、信访政治维稳等复杂问题组织实景模拟,切实提升年轻干部处理紧急情况、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在实战中提高。区分年轻干部的不同类型和岗位特点,选拔到乡村振兴、信访维稳、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等一线经风雨、壮筋骨,补足“高学历、低实践”的短板。积极推荐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对口支援地区挂职学习,为年轻干部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锻炼机会。越是重点关注的越要严格管理。坚持把严字当头、从严管理贯穿年轻干部培养全过程,建立年度考核、换届考察、任职考察、巡视巡察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跟踪考核机制,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严管的同时更注重厚爱,对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多方面给予关心保障,鼓励他们勇于担当,迎难而上,让他们有舞台有干劲有底气;关心解决后顾之忧,让年轻干部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安心、安身、安业,更好履职奉献。
    聚焦用当其时,激发内生新动力。使用是最好的培养,要坚决打破隐性台阶,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同时也决不降低要求,做到“墩苗不揠苗、催长不催熟”。放宽选人渠道,主动开展下沉式优选,以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胆识和魄力,近距离发现识别,直接隔级掌握一批优秀年轻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动态、工作本领。积极推行分类式优选,重点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城乡建设、特色农业等领域发现识别一批专而精的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完善程序化优选,结合单位“点”、系统“线”、区域“面”上的推荐情况,从严把住“政治、品行、作风、廉洁”四大关口,系统性分析、构建年轻干部分布模型,拓宽发现干部的视野。着力破除干部选拔任用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对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敢于压担子、给位子,为其成长成才提供平台、畅通渠道。创新方式灵活用,坚持人岗相适、以事择人,充分考虑各岗位职能定位等情况,有针对性配备相关专业或具有相关业务经验的机关年轻干部跟班锻炼,按照“挂职安排,任职培养”的工作思路,对表现突出的及时推荐使用。发挥特长合理用,建立年轻干部评价电子档案,善于发现年轻干部的特点、优势和专长,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合理安排和使用,真正做到人岗相适、职能相宜、人尽其才。对选拔任用的年轻干部,绝不一任了之,“扶君上马,再送一程”,任用后更加注重跟踪了解、培养,防止成长黄金期变成危险期、早衰期。开设年轻干部镜鉴课堂,联合县纪委监委梳理近年来查处的干部违法违纪典型案例和岗位风险点,面对面为新任职年轻干部交流分析,帮助他们拧紧廉政发条,守好岗位敬畏心,敲响警示长鸣钟。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着力推进单位“一把手”与新任职年轻干部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在工作、生活状况发生变化时做到“三个必谈”,及时掌握思想动态,消解消极心理,保护敢想敢试的锐气,推动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作者系江苏省沛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中国组织人事报》2022年08月01日
    

锤炼“己百己千”的韧劲
孙梦远
发表时间:2022-08-02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出自《礼记·中庸》。这句话意指,他人用一分努力去做这件事,自己就用一百分努力去做;他人用十分努力去做这件事,自己就用一千分努力去做这件事。能按此法为人处世,即使天生愚钝,即便此刻柔弱,今后也会变得强大。细品慢尝,“己百己千”其实就是一个“勤”字。纵观历史长河,凡能成大事者,皆为坚定不移之“愚”者。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己百己千”,既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境界情怀。
    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苏轼所作《晁错论》中提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孔子七十,尚且“读《易》,韦编三绝”。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精一思、志不在他,终成大儒。漫阅史册,燃糠自照、悬梁刺股、带经而锄、囊萤映雪、温舒编蒲……掩卷凝思,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先贤大儒,无不是以勤为本、以干为基,朝乾夕惕、焚膏继晷。
    于斯如此,于官亦然。《官箴》规诫,“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为官重在尽职,尽职根本在勤。勤于行则事治。古人常有如是观:“办理幕务,最要在勤……一日积一事,两日便积两事,积之愈多,理之愈难,势不能不草率塞责。”“其居此官,即欲尽其职;其行此事,即欲尽其心。”“当官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勤政,是为官者最基本的品格、素质和要求。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负其责,是为官之德、之法、之本。
    明代薛瑄曾言,“亦有小廉曲谨,而不能有为,于事终无益。”观古时为官之弊,“不肯任事”者、“贪图享乐”者、“久拖不决”者……诸如此类,貌似自己省力取巧、占得便宜,却伤了百姓之心。孰是孰非,孰轻孰重,孰得孰失?一目了然。
    焦裕禄、谷文昌、孔繁森、廖俊波……他们以身许党报国,燃烧生命、鞠躬尽瘁,点燃复兴之火,擎起兴国之光,那种信仰、那种精神、那种力量赓续传承。反观少数干部,有的不为公家计,只为自己谋,抖机灵、应时景,耍花招、走捷径;有的以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工作;有的当“拖拉机”,算盘珠不拨不动,玩得一手“腾挪躲避绕、庸懒散浮拖”的好牌,等等。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当干部,就应有干部的信仰、理想和自觉,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本职、勤于实践、勤于创新,决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领导干部应展现“己百己千”的决然、奉献和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勇当先锋,一级带着一级干,知重负重、止于至善。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真抓实干、善作善成,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干成一番大事业、闯出一片新天地,奋力谱写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奋斗篇章。

干部教育培训重在实效
叶传增
发表时间:2022-08-01

    立足实际、锐意创新,瞄准学员的能力刚需,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如何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发展农村电商的实践与探索,农产品品牌打造与市场营销,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打开云南省农村干部培训基地的培训课程表,课程设置既丰富又务实。培训结束后,培训班学员、临沧市凤庆县安石村党总支书记陈维菊感慨:“培训课程听得懂、学得到、用得上!”实践表明,摸清干部需求、创新培训模式、持续跟踪问效,让培训学习更好服务干部工作实际,才能不断增强干部培训工作的实效。
    做好需求调查,变“固定式”培训为“菜单式”培训。近年来,云南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导向,立足基层工作实际,围绕事业发展需要、干部成长需求,合理制订“培训菜单”,帮助干部补齐能力短板。云南省农村干部培训基地工作人员走访多个易地搬迁社区,针对安置点社区存在的“人多、事杂、难管”等治理难题,举办了易地搬迁社区治理专题培训班。从治理体制扁平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单元网格化等方面入手,科学设计培训课程,着力提高社区干部治理能力,有利于提升治理效能,不断增强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培训方式,变“灌输式”培训为“参与式”培训。理论课程贴近基层,教学案例来自基层,体验课堂设在基层……紧扣基层工作实际,运用研究式教学、访谈教学、情景模拟等多元化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云南省农村干部培训基地在组织新任村(社区)党总支书记能力提高培训班时,开设“三会一课”模拟实训班,让学员轮流主持,在还原基层工作场景中讲授培训知识。在这里,只要干得好、讲得好,无论是专家教授还是基层干部,都能站上讲台、传经送宝。
    持续追踪问效,变“课程结业式”培训为“动态跟踪式”培训。干部培训管不管用,不仅要看一时之效,更要着眼长远、做长久之功,持续追踪培训成果。云南省农村干部培训基地开办了一个基层年轻干部3年跟踪培养示范培训班:第一年聚焦理论,第二年提高能力,第三年强化运用,把以前“短平快”的课程培训变为层层递进的能力提升,同时鼓励广大学员学用结合。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建设,从学业成果到实践成果,培训成为推动干部加强历练、知行合一的长效过程,为广大干部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锤炼能力注入了动能、提供了支撑。
    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干事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立足实际、锐意创新,瞄准学员的能力刚需,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才能推动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为本报云南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01日 06 版)
    

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王国明
发表时间:2022-08-01

    习主席深刻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家风连着党风,家事关系国事。如何加强家庭建设、涵养良好家风,是每名党员干部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有人说:“家风才是一个家庭真正的‘不动产’。”对党员干部而言,家风可以说是拒腐防变的重要防线。从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一些人跌入腐败深渊的重要原因。必须看到,党员干部的家风出了问题,损害的是党的形象,败坏的是党的风气,影响的是党的根基。党员干部决不能把培育家风当小事,而必须放在社会整体视角下考察。涵养良好家风,不单单是家庭的事、个人的事,而是每个党员干部应当为社会、为国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反复强调家庭家教家风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习主席在谈到家庭教育时,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关于家风,习主席曾有形象的比喻:“‘家’和‘冢’这两个字,它们很像,区别就在于那个‘点’摆在什么位置。这就像家庭建设一样,对家属子女要求高一点才能成为幸福之家,低一点就可能葬送一个好家庭。”这些重要论述,语重心长、内涵深刻,为加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将其贯彻落实到家庭建设和工作生活中去。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的祖先历来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千百年来留下的家规家训数不胜数。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非淡泊无以明志”;从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到林则徐以诗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不承载着长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和人生智慧。家国同构的社会文化传统以及由此凝结而成的家国一体情怀、修齐治平理想,使这些传统家庭美德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要强化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充分挖掘传统家规家训中蕴含的克己修身、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敦亲睦邻等思想文化资源,为锻炼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培育过硬作风提供丰厚文化滋养。
    持续深化传承红色家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为党和国家事业鞠躬尽瘁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家风建设,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同志明确亲友关系“三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周恩来同志教育晚辈过好“五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并定下“十条家规”。刘少奇同志坚持“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回望党史,许多党员干部躬身垂范,也留下了为人称颂的家风佳话:焦裕禄教育孩子不能“看白戏”,谷文昌告诫家人“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杨善洲不让家人搭“顺风车”……这些红色家风,其共同之处在于彰显一个“公”字,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公私分明一以贯之,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
    促进良好家风与家国情怀相融合。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新时代革命军人来说,家风一头连着为国尽忠,一头连着在家尽孝,拳拳之心闪耀着赤子情怀。没有军人的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就没有千家万户灯火团圆。从革命战争年代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到和平建设时期的服从大局、高原海岛的长期坚守,再到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抗击疫情的“最美逆行”,无不深刻展现了革命军人把良好家风融入献身使命、执戈卫国实际行动的价值追求和崇高品质。曾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卫国戍边英雄陈祥榕牺牲后,他的母亲没有提任何要求,只问了一句:“我只想知道他战斗时,勇不勇敢?”质朴的话语,既体现了烈士家庭的良好家风,又彰显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家风的“家”,既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我们必须促进良好家风与家国情怀相融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强化使命担当,使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把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转化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湖北省军区)
    《解放军报》2022年7月29日
    

让奋斗的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
刘保栋 卫修明
发表时间:2022-08-01

    ***总书记指出,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持续培养强化家国理念、厚植家国情怀、力践家国之责的新时代青年人,是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课题。新时代青年要让青春时光发挥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必须立大志向、追求卓越、真抓实干,将家国情怀与自身发展融为一体,让奋斗的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用青春的创造力激荡民族复兴的春潮,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立大志向,让理想信念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青年犹如即将启航的船,航向非常重要,既需要清晰的航图也需要好的掌舵人。百年来,中国青年的“航向”无论奔向何方,都没有离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航道。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引领、精神支持和动力源泉。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仍然存续的文明。近代,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始终不放弃复兴之念,即使在变革之路上屡屡受挫,亦始终不能让当时的仁人志士放弃。无论我们身处什么时代,都不能忘记炎黄子孙的身份。青年人尤其要胸怀家国,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延伸到热爱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勤劳的中国人民,才能筑牢“建设美好中国”的信念根基。理想信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代表着个体力量汇聚合力的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实现经济腾飞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从长期和平稳定到“最有安全感国家”,我们创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45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