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基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章国平
一、201x年基层卫生工作回顾(略)
(一)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政策不断完善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三)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面推进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扎实开展
二、基层卫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与发展还没有形成统一共识,支持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政策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一是符合基层卫生行业特点人事薪酬制度还未建立。符合基层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还未建立,基层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比例过低,晋升空间严重受限,难以实现用制度吸引人,用待遇留住人。二是医保对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格局形成引导支持作用不明显。医保对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差别化支付比例的杠杆作用不明显,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签约和非签约人群之间的医保精细化管理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基层门诊按人头付费,基层住院按床日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还相对滞后。三是政府花钱买服务的理念还需进一步树立。各级财政对基层采取总量控制、差额补助的形式进行拨付,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纳入总额预算而并未独立于差额补助之外单独列支,难以作为项目经费进行政府购买服务,难以真正激发基层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绩效。
(二)基层医疗机构内生动力和运行能力建设还不相匹配。一是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服务能力不强。201x年,我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虽然达到4637万人次,虽然占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总量的近三分之二,但配药多、诊疗少,常规治疗多、技术含量少,门诊看病多、住院治疗少的“三多三少”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特色优势技术含量成分不高。基层机构内部功能区块升级改造的星级化建设还需加快。二是基层住院服务有效供给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全市14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前能提供住院服务的仅61家,仅占总数的41%。常见病、慢性病、康复医疗和老年病等诊疗救治能力不强。三是家庭医生制服务政策机制保障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筹资标准150元对于免一般诊疗费情况下机构经济运行压力较大,筹资标准中医保投入额度还需加大。在家庭医生基本服务包基础上,满足不同人群精准个性化服务包设计需进一步加快。
三、十三五期间改革与发展主要任务
***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第一句话就是“以基层为重点”;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任务第一项就是“抓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这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我们指明了用中国式的办法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的方向、路径和措施。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健康宁波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全市上下横下一条心,实现追赶跨越、振兴宁波、再创辉煌的关键节点,更是全市基层卫生工作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战略机遇期形势和需求内涵的变化,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优质发展、跨越发展,为全省、全国的基层医改提供更多的宁波元素、宁波经验、宁波实践、宁波做法。
目前,作为我市医改先行先试配套政策之一《关于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即将由市政府下发,这一政策是“十三五”期间,我市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行动指南,概括来讲,就是强调民生乃为政之要,要加强以保障和改善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根本的民生建设,把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把该兜能兜的底线要坚决兜牢。具体来讲,就是要以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四大体系。
(一)从深化内涵着手,丰富家庭医生服务惠民体系
2015年5月1日,我市新型家庭医生制度全面实施以来,标志着我市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正式步入家庭医生时代。201x年1月31日,***总书记在新春贺词中专门提到:“很多群众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这一切,让我们感到欣慰”。习总书记的讲话给了我们巨大的鼓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仍然是我市基层卫生工作的核心任务,需要不断推进并深化完善。一是进一步丰富签约服务内涵。突出家庭医生在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在《宁波市家庭医生基本服务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不同需求,推出适宜的个性化增值服务包,为签约居民提供精准化服务。二是强化家庭医生卫生资源调配人的职能。通过给予家庭医生一定比例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专家门诊号、预约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预留住院床位等资源,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医就诊。三是改进签约服务模式。采用全程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家庭服务等各种形式,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综合性医院开展“1+X”组合式签约服务,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衔接。四是加强签约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控制与绩效考评体系,严格履行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的各项服务承诺,实行有序推送和时效评估,有效提升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到2020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50%以上,其中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到75%以上,每户重点人群家庭都能拥有1名家庭医生。
(二)从能力提升着手,做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体系
一是促进门诊服务能力提升。在完成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三个建设阶段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星级化建设,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各类门诊全面实行功能区块星级化改造,全面提升全科、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中医科等临床学科及院前急诊救治能力。到2020年,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量占县域内门急诊总量的比率达到75%以上。二是促进住院服务服务能力提升。重点加强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以及康复医疗、临床护理等住院服务能力建设,十三五期间,力争基层新增床位2000张。三是促进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对乡镇卫生院实行等级管理,分为甲等特级、甲等、乙等特级、乙等。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星级管理,分为三星、四星、五星等不同星级。通过实施分类建设和转型升级,构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大平台,即政府履行基本医疗卫生职责的公共平台,提供全科医生执业的工作平台,医疗卫生机构相互协作的整合平台,群众获得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的服务平台,实施老年人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四是促进基层卫技队伍能力提升。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队伍建设“三个500工程”。“十三五”期间引进培养“规范型”全科医师500名,委培“本地型”医学毕业生500名,培训“多能型”家庭医生500名,培训“精准型”全科医生500名,全市实现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各5名。
(三)从下沉协作着手,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支撑体系
一是进一步落实综合性医院“双下沉”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两提升”。 加大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力度,发挥县域内县级公立医院龙头作用,加快形成医疗资源依次梯度下沉格局全覆盖。加强医疗资源下沉服务质量监管,按要求足额派出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定时定期并全职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并实行联合考核。二是进一步实施区域医疗机构联合体。采用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网上医联体等多种形式,按照“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4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