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编制和实施中长期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长期以来,我们每5年都要编制一份中长期规划,在形成规划之前党中央提出《建议》,确定大政方针,作为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这已经形成了传统和制度。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描绘国家未来发展蓝图,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对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接续奋斗的规划蓝图 “十四五”规划是在已经有序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计划)基础上展开的,这一历史进程见证了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辉煌发展,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书写了中国人民一步一个台阶,不断推进国家现代化,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一个阶段:从“一五”到“五五”五个五年计划。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当时借鉴苏联模式,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从1953年开始实施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苏联专家帮助下,我们顺利完成了156个重大项目,在较短时间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此后,我们又编制和实施了四个五年计划。总体上看,这五个五年计划体现了传统计划经济的特点,我们党始终致力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艰苦探索,努力调整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为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和为此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前提。 第二个阶段:从“六五”到“十二五”七个五年规划(计划)。从“六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实施了35年,这七个五年规划(计划)相互承接,循序渐进,贯穿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整个进程。在这个长跨度时期,我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纯指令性计划发展国家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注重发挥政府规划指引和驱动市场主体内生动力相结合来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总体上看,实现了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总体实现小康社会、再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发展成就,提前实现了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与此同时构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调控体系,发展模式从注重经济增长转向注重经济发展。 第三个阶段: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规划,承载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十三五”以来,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国内面临改革发展稳定艰巨任务,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沉着冷静应对外部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促进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力有序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并坚决果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定朝着既定目标任务前进。“十三五”规划实施顺利,重大战略任务和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落地见效,改革开放纵深推进,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雄厚物质基础、有力政治保证和强大奋进力量。 基于实践的远景前瞻 从实践来看,五年规划是党和国家始终基于国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50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