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
贫困问题自古存在。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贫困治理不仅需要各国自身努力,而且需要国际社会的协助。全球贫困治理成绩显著,但也面临重大挑战。中国是全球贫困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球贫困治理任重道远
联合国是全球贫困治理的主要机制。自从联合国大会于1961年决定设置联合国“发展十年战略”以来,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全球贫困治理,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多年来,很多机构和组织参与了全球贫困治理,取得了很大成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负责落实《联合国千年宣言》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发展规划,为减贫提供专业建议、培训及其他支持措施。世界银行向低收入国家提供优惠长期贷款和赠款,从金融上支持全球贫困治理。发达国家提供减贫资金和技术援助,低收入国家具体实施减贫行动。国际非政府组织募集资金和人员参与减贫。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球贫困治理取得积极进展。按照2011年国际购买力平价(PPP)每人每天1.9美元的极端贫困标准估算,全世界极端贫困人口从1990的18.95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7.36亿人,贫困率从35.85%下降到10%。
不过,全球贫困治理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第一,贫困人口规模庞大。尽管30年来贫困人口减少了70%,但剩下的30%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同时也要看到,1.9美元的贫困标准并未反映贫困全貌,世界上有更多人口处于贫困之中。联合国开发署2019年发布的 《全球多维贫困指数(MPI)》报告显示,全球共有13亿人处于“多维贫困状态”。第二,各国贫困治理效果参差不齐,有些国家贫困人口有增无减。根据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的分析,千年发展减贫目标得以实现,主要依靠中国。中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减贫速度相当缓慢,甚至还在增加。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极端贫困人口从1990年的2.78亿人,增加到2015年的4.13亿人,占世界贫困人口的一半以上。第三,全球贫困治理资金不足。解决全球贫困问题必须投入巨额资金,但目前筹集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减贫需要。作为主要的多边发展援助机构,世界银行每年的资金承诺额维持在600亿美元左右。这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减贫和发展需求有很大差距。同时,多数发达国家没有实现官方发展援助不低于国民生产总值0.7%的承诺,在相当大程度上限制了全球贫困治理的进展。2017年,只有丹麦、卢森堡、挪威、瑞典、英国等国达到了0.7%的援助标准,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均未达标,美国甚至只有0.18%。第四,发展中国家贫困治理能力不足。贫困治理需要国际国内协同。国际社会可以为减贫创造条件,但真正进行减贫工作的终究是具体的发展中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减贫战略规划,也没有能力很好地执行减贫规划,从而制约了减贫工作的开展。
全球贫困治理的中国贡献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贫困问题,设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解决贫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两期《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扶贫规划,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开展脱贫攻坚行动,着力消除贫困。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中国8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这是中国对全球贫困治理的最大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贫困治理,为国际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全面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消除贫困与饥饿等许多方面取得巨大进展,提前实现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磋商,率先发布《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方立场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6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