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村“空壳化”现象的调研(全文7094字)

全市农村空壳化”现象的调研
李天胜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农村建设仍然滞后于城镇建设,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仍落后于城镇居民。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到城市打工,在全市部分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空壳化”。许多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风貌已渐渐改变,村子逐渐冷清,青年人离开农村,剩下的是妇女、儿童、老年人这些留守人员。农村“空壳化”现象,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成为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全市农村“空壳化”现状  我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属黄土高原的内陆山地丘陵山区,人均耕地1.25亩。全市下辖六县(市、区),共2278个行政村。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妇女、儿童、老人,形成了农村“空壳化”现象。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市农村“空壳化”现状,积极破解农村“空壳化”难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对全市农村“空壳化”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陵川县马圪当乡位于我市东南部晋豫交界处,面积236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贫困乡镇。全乡25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2098户,7515口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撤乡并镇、撤并乡村学校、村级集体经济萎缩、大量劳动力输出等诸多因素,全乡25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存在“空壳化”现象,现在农村多以老、弱、病、残留守为主。按照地域划分,以横水村为界,横水村以下6个行政村(双底、大双、古石、灵岩寺、武家湾、长山底)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农户大力开办农家乐,使农村“空壳化”现象有所缓解,但是一些自然村却空壳现象严重,有的一个自然村住1户,1-2个人,成了典型的山庄窝铺。而横水村以上19个行政村的“空壳化”现象尤为严重,100口人以下的村全部在横水以上。以巡家村为例,2002年撤乡并镇以前,巡家村有65户,289口人,而现有仅有27户,48口人,常住人口20人左右,靠种地为生。原有耕地面积345亩,现在常用耕地面积仅有185亩,有一半撂荒。村里有房屋200多间,而现在只有十多间有人住,其它都是大门紧锁,满院荒草,一片凄凉。村里的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妇女多外嫁出乡。还有松根铺村,全村36平方公里,在八十年代初,该村还有40余个自然村,300多口人,而现在仅剩8户,20余人。像巡家村、松根铺村一样的还有东闸水村,腰带村、任家掌村、小郊村等。其他村因村情不同、地域不同等,不同程度存在着“空壳化”现象。高平市野川镇圪台村,全村共有10个自然村,总面积30余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4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随着青壮年人携妻带子走出家门外出打工谋生或上学,村里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人员,全村户籍301户,958人,但常住人口只有230人,仅占在册人口的不到四分之一。平均每个自然村只有20余人,整个圪台山上有房没人,一片萧条。  和全国一样,当前我市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时期,进入“四化”同步推进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强势推进,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向二、三产业转移,全国有2.69亿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就业,全国每天消失80~100个村落。在我市,随着撤乡并镇、教育资源整合、移民搬迁等因素,不少行政村人口大量外迁,即使保留着户口,也常年不在家,许多村名存实亡,成为“空壳村”。泽州县曾经做了一个调查,全县已有169个自然村成了居住人口10人以下的“空壳村”,这种现象造成大量宅基地、房子、承包地空置、闲置、撂荒。虽然随着农村扶贫力度的加大,农村两轮全覆盖等政策的实施,村里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家家门前有水泥路,通上了自来水,接上了路灯,环境进一步改善,但农民却因为就业、因为子女上学,不在村里居住,村里成了一个个空壳,逐渐失去生机。  二、农村“空壳化”带来的影响  农村“空壳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空壳化”对农业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已成为当前“三农”发展的一个新课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引发土地大量撂荒闲置,农业生产滞后。随着农村中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甚至举家外出,留守老弱妇幼既不懂现代农业技术又无力耕作,大量土地撂荒,一年比一年严重,有的村庄几乎荒掉了80%的耕地。根据国土资源部调查,农村每年撂荒耕地超过3000万亩,土地撂荒,带来粮食减产、土地质量下降以及冲击承包制度和惠农政策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使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缓慢。解决好“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二是引发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危害社会稳定。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空壳化”直接带来的影响是家庭的“空巢化”,留守在家的多为老弱妇幼,这些人受年龄和身体状况的限制,自我防范能力较差。遇到突发事件或社会治安问题,无法及时有效防范和应对,而且,农户中安装防盗门窗的寥寥无几,仅凭一把挂锁很难挡住犯罪分子的黑手。犯罪分子瞄准这个群体,乘虚而入,在农村发生的这类案件不断增多,农村社会抵抗社会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  三是引发社会管理问题,农村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成本大幅提高。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基层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时,需要设法找到外出务工人员,如每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收缴、各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农村养老保险等工作的落实都需要设法通知到本人,让本人委托相关人员行使其责任及权利,在这些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此外,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公益事业劳动力变少,筹资筹劳越来越困难,严重影响建设进度。  四是引发“三留守”问题,留守老人农村养老、留守妇女务农、留守儿童教育面临困境。由农民进城务工引发的农村“三留守”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市留守妇女保守估计也超过了3万名,80%的留守妇女成为男工女耕模式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留守儿童方面,17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超过1.3万人,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夫妇双方外出务工人员中,90%以上的子女是留给老人的。他们的生活、学习一般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负责监护。老人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无精力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管教,加之教育上的隔代,心灵上的不沟通,致使部分农村在校学生逃学、厌学甚至辍学,提前进入社会,极易受不良风气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同时,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十分严重,他们儿孙满堂,却孤守晚年;他们年迈体弱,却肩挑生活重担;他们疾病缠身,却硬扛硬撑。本应安享晚年的老人成了“留守”一族。亲人的远离、体力劳动的繁重、隔代教育小孩的无奈、经济上的困窘成了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是引发农村治理难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维护难以保证。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后,极少参与农村事务发展,也不在意行使自身权利,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加之农村党员老龄化,长期缺乏大量优秀青年农民的补充而软弱涣散,影响农村民主化进程和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仅剩老弱妇幼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缺乏活力,非法宗教和邪教组织极易渗透。同时农村环境建设整治难度也进一步加大。进村道路修缮维护、活动室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等需要提供劳力的工作难度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0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