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动员暨招商引资工作部署大会上的讲话
冯玉臻
(2019年4月4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动员暨招商引资工作部署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开放的部署要求,深入分析我市营商环境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任务,切实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把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持续用力、步步深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多次就优化营商环境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反复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明确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李克强总理每年对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都要进行研究部署。今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了部署,强调“努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今年全国人代会审议通过的《外商投资法》,为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注入强大发展动力。经过几年来的聚焦聚力,我国去年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大幅跃升至第46名,有效激发出市场主体新活力、经济发展新动能,有力促进五大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政方针政策指引下,全国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局面。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依托开放优势、人才优势和经济实力优势,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继续领跑全国,创造出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部分城市营商环境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东三省、中原地区、西部地区奋起直追,在降成本、促投资、优服务、提效能、转作风等方面不断推出新招实招,全力营造有利于“筑巢引凤”和创新创业的环境高地,部分城市营商环境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比如,北京、上海、陕西等省市均建立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行动计划方案,有的地方还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天津“一枚印章管审批”、江西“一次不跑”、安徽“智慧审批”等改革,受到企业和群众好评;与我们同是省会城市的济南“拿地即开工”、石家庄落户“零门槛”、贵阳“人在干云在看”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带动地区招商引资、纳贤引智效果非常好。可以说,全国各地新一轮的发展竞争正在由过去比政策、比资源、比土地转向比环境、比信用、比服务。这也是新时代发展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过去是东西部的差距,现在成了南北方的差距,南方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全国经济总量的62%,北方是38%,而在过去二、三十年南北方经济总量几乎是相当的。现在我们与南方的差距不是在缩短,而是在扩大。
经济资源和人才资源具有稀缺性,总量是有限的。营商环境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哪个地方营商环境好,资源就会流向哪个地方,市场主体就会纷纷前往投资;哪个地方营商环境差,不仅引不来新项目、新技术,现有企业和项目也会“孔雀东南飞”。当前,全国经济发展格局正在进行新的调整。随着我市高铁开通和新机场建设,我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向北开放桥头堡城市的战略地位正在进一步凸显,正在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充分认识到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呼和浩特的战略地位是呈上升趋势的。近年来,我们作为自治区首府城市,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50条措施、开展百亿元工业企业培育计划等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商事制度改革、不动产登记改革等专项工作受到国务院表扬。但总的看,我市营商环境远滞后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目前的整体营商环境不但在全国没有形成优势,甚至在去年自治区开展的营商环境评比中垫底。尽管通过努力整改后,一些方面的工作有了很大改进,但总的看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差距还很大。近年来我市经济下行压力大,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既有我们主动调结构、促转型、挤水分的原因,也有各地区各部门不重视营商环境、不重视招商引资的原因。如果再不引起重视,拿出过硬举措加以解决,我们将会被其他城市甩得越来越远。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拿出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的勇气,集中力量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直面问题,认清差距,切实提高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
从去年自治区对各盟市营商环境评价反馈的情况以及平时企业反映的情况看,我市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主要存在十大问题:第一,企业开办办理时限长。自治区评价的5项指标平均办理时限37.25个工作日,我市为61.9个工作日。第二,办理事项环节和申请材料多。我市平均办理环节数量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平均申请材料比全区多15件。一些办事服务部门“黄牛”遍地。第三,服务企业不到位。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遇到问题,有时找谁也不管,层层往上推,部门之间互相推。有的主管部门是既没有台账,也没有调度,总以事权不在本部门为由往外推,推到其他部门后,其他部门也不管。有的干部为了显示清白,故意远离企业,宁可让人说与企业家不亲,也不让别人怀疑与企业家不清,这就造成一些企业有苦没处诉、有难没处讲,自治区评价中,我市综合满意度仅为81.4%。第四,工作拖拉、项目拖黄。一些市政府给牵起线的项目交给地区和部门研究落实,有时候是石沉大海,能不能上、能不能办,既不说行又不说不行。有时候企业反映上来的问题交给地区和部门研究,迟迟没有结果,“永远在路上”。有的干部是不找领导不给办,没有熟人打招呼不给办,群众不反复来找不给办。第五,新官不理旧账现象依然存在。企业反映,一些地方不讲信用,不守合同,不履行承诺。上一届政府签好的项目、协议,一旦换届或换了新的领导,对前任的这些项目就不承认,有的要重新签协议,有的推倒重来。第六,项目引进前后两个样。有的地方招商引资时说得样样都好,可企业资金到位、项目启动后,发现营商环境与原来政府承诺的完全两码事,变成另外一副面孔,不冷不热、不温不火。第七,有些政策落不了地。有些地区和部门在落实支持企业发展政策上,多是照搬上级政策文件,上下一般粗、一般高,有针对性的措施较少。企业很多时候是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政策说的天花乱坠,就是落不了地。去年年底我们三令五申,要求过去凡是政府出台的政策一律兑现。现在市政府基本上实现了兑现,那么区里兑现了没有?还有一些旗县区不仅自己的政策不兑现,一些企业从国家、自治区申请到的资金,到现在还拨不到企业账上。第八,一些地区和行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企业和群众去办事,往往是你不问、他不说,你不细问、他不细说。第九,一些基层执法人员“吃拿卡要”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企业反映,基层少数执法人员仍然“无利不起早”,潜规则仍有市场。在执法的过程中,还有选择性执法和滥用自由裁量权的问题,张口五千、闭口五万。第十,一些干部精神状态不佳、责任心不强,有些干部的工作态度是“不找事不惹事也不干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不求出精品、只求能交代”,对自己工作的差距是视而不见,即便看到也不想着改进。
这些问题虽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7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