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第二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暨中国名山志文化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全文13879字)

在2018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第二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暨中国名山志文化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2017年12月26日)
李培林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大家欢聚一堂,相聚在美丽的泉城,召开2018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第二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同时还要参加中国名山志文化工程启动仪式。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中指组)和王伟光组长,向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本次会议大力支持的山东省委、省政府,以及为承办会议付出艰辛劳动的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要求,总结第五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立以来全国地方志工作取得成绩和经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内涵、新要求,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地方志工作转型升级,为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方志人的力量。
    一、四年来全国地方志的主要工作回顾
    第五届中指组于2013年12月成立,至今整整四年时间。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全国地方志系统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总shu记系列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刘延东副总理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利益要求,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诉求为中心,深化地方志改革,创新地方志发展,一面抓规划、抓落实,一面抓指导、抓督查,把2015年确定为调研培训年,把2016年确定为顶层设计年,把2017年确定为督查年、落实年,凝心聚力,稳扎稳打,持续发力,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地方志工作转型升级。四年来,全国地方志形势和地方志工作者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立梁架柱健全体系,突出五大亮点
    四年来,王伟光组长和我走遍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在弄清形势、摸对问题、找准原因的基础上,制定规划,采取措施,精准发力,效果显著。
    第一,顶层设计绘蓝图。四年来,中指组及其办公室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规划新制度。一是提出“一纳入、八到位”。即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中,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二是协助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规定到2020年,必须实现省、市、县三级志书和年鉴的双覆盖,一个都不能少。三是把地方志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道路。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工作任务。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重点任务中明确要求“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将地方志工作纳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强调“加强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修,加强地方史编写和边疆历史地理研究。完成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出版工作。开展旧志整理和部分有条件的镇志、村志编纂”,将地方志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任务之中。四是制定一系列全国性规范文件,规划地方志发展。例如制定《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等全国性规范文件。五是召开若干第一次全国性专业性会议。例如召开第一次全国年鉴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方志馆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地方志科研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以及首届全国名镇论坛、首届全国方志馆馆长论坛、首届全国年鉴论坛等。六是成立若干学术专业委员会,强化理论研究。四年来,先后成立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学研究分会、年鉴分会、方志馆分会、信息化分会、史志期刊分会、编辑出版分会等,聚合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强化方志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第二,依法治志固根本。四年来,按照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求,地方志工作全面落实依法治志。一是地方志法规体系不断健全。以《地方志工作条例》为参照,除天津、辽宁、重庆外,已有28个省(区、市)出台省级地方志法规规章。以《规划纲要》为参照,截至目前,除重庆以外的所有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均已出台本地地方志事业发展的规划性文件,实现了有法可依。二是依法履职严格规范。北京、上海、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市)政府正式公布本省(区、市)地方志工作机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北京市规范行政许可工作程序,加强执法检查调研工作。四川省依法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加强地方志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建设。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海南、四川、贵州等省依法对第二轮市县志编修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三是法治环境不断优化。上海、福建、宁夏坚持每年开展地方志法规宣传活动;辽宁、广西、海南、陕西、新疆等省(区)组织开展纪念《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施行1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法规宣传。各地把法治教育纳入方志系统培训内容,通过组织法治培训班、法治宣讲团、知识竞赛、法治内容考试等方式,不断提升各级政府和地方志部门对《规划纲要》贯彻的自觉性,增强地方志工作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地方志工作的能力。
    第三,开拓创新见成效。四年来,全国地方志机构按照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围绕三大方向开拓创新,陆续推出全国地方志“十大工程”。三大方向:一是以地方志国家利益为导向开拓创新。利用地方志连绵不断记载地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优势,维护国家主权,捍卫国家利益。如举行南海主权与地方志论坛,启动《中国南海志》《三沙市志》编纂,通过整理、挖掘历朝历代和当代关于南海的史料,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启动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中国抗日战争志》及地方抗日战争志编纂工作,全面系统、客观真实记述中国抗日战争基本情况,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地方志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开拓创新。四年来,我们相继启动中国名镇志、中国名村志、中国名酒志等,今天还要启动中国名山志;启动中国影像方志、中国名镇影像志拍摄工作,向世界展示中国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华夏文化;围绕政治生态建设,开展中华家训文化建设、中国官箴文化建设,编纂出版《中华家训精编100则》《中国古代为官箴言》等。三是地方志以人民为中心开拓创新。如开通中国国情网、中国地情网,推出《中国地情报告》《中国方志发展报告》《中国年鉴发展报告》,谋划编纂社区志、居民小区志,建立村史馆、村情网等,利用“三网一馆两平台”建设,让地方志走进寻常百姓家。十大工程,即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中国精品志书工程、中国精品年鉴工程、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全国地方志“一体两翼”用志工程、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方志馆研究建设及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建设工程、中国地方志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中国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工程。
    第四,直笔著史树精神。四年来,广大方志人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总shu记近年来多次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2014年以来李克强总理三次对地方志作出重要批示,其中,“修志问道,以启未来”,是对新时代地方志工作的新定位;“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是对新时代方志人的新定位。《规划纲要》把“修志问道,直笔著史”明确为方志人精神,既是对千百年来无数代方志人精神风骨和价值追求的总结凝练,又明确了方志人的时代自觉和当代使命。二是冷部门的奉献精神。地方志是一个冷部门,但方志人有使命感和热心肠,甘于淡泊、甘于冷板凳。四年来,广大地方志工作者不断把地方志功能向社会各界和千家万户拓展,使地方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三是方志担当精神。四年来,方志人自我加压、主动担当,拷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中,什么是我们方志人的贡献?”全国地方志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的功能,加强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勇挑重担,在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程中积极作为,在小部门干出了大事业,展现出方志人强烈的担当精神。
    第五,推动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四年来,中指组及其办公室团结率领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方志文化走向世界。一是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推介一批高质量地方志成果。首部中英文版名镇志《中国名镇志?乌镇志》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充分展示地方志的当代价值及永恒魅力。二是召开国际性会议,扩大方志文化影响力。如举行走向世界的中国方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150多人与会,各国学术精英相聚一堂讨论中国方志文化,不同的观点交流碰撞,激荡出新的思想火花。三是加强与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欧洲文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中指办、山东、上海、浙江、内蒙古等地方志机构与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及德、英、法等国开展多次学术交流活动,宣传中国方志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国方志文化走向世界。
    (二)统筹引领强化支撑,推动十业并举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四年来,中指组牢牢把握统筹战略思想,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力突出“志鉴馆网库用刊会研史”十业并举,带来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效应。
    第一,三级志书编修总量翻番。四年来,第二轮志书编修取得丰硕成果,全国出版规划内三级地方志书1200余部,累计出版2610部,较2013年年底总量翻番。广东省已提前数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四川、西藏、宁夏等省(区)第二轮省、市、县三级志书编修任务完成过半,安徽、湖北等省的市、县两级志书规划任务已完成,河北、吉林等省的市、县两级志书规划任务完成90%以上,西藏的市级志书规划任务已完成。少数民族文字志书编译出版工作稳步推进。部门志、行业志、专题志编修成果丰富,累计出版约24100部。乡镇志、村志编修方兴未艾,累计出版5200多部。
    中指组及其办公室加强业务指导,多次组织召开志书编纂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推动《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贯彻落实。各地狠抓志书质量,健全和落实质量责任体系,严格志稿编写、审查验收、质量评估等制度,采取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建立健全评审专家库、开展质量建设年、举办优秀志书评比活动等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志书编纂质量。
    第二,地方综合年鉴提高覆盖率。进一步理顺地方综合年鉴管理体制,多措并举推动年鉴编纂提速保质,扩大中国年鉴对外影响力。截至目前,全国省市县三级共启动综合年鉴2760种,较2013年年底增加62.4%。其中,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有28种省级综合年鉴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兵团级综合年鉴实现公开出版;353个市级行政区划全部启动综合年鉴编纂,实现一年一鉴的有307种,实现公开出版的有296种;2844个县级行政区划中,2379个县编纂县级综合年鉴,其中1938种实现一年一鉴,1705种年鉴实现公开出版。
    中指组及其办公室加大指导和规范年鉴编纂力度,定期召开全国年鉴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各项工作;启动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修订《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提升年鉴质量;举办中国地方志学会年鉴研究会年度会议,创刊《中国年鉴研究》,提高年鉴理论研究水平。各地积极制定年鉴编纂规范,印制编纂教材和编辑手册,开展队伍培训,建立会议点评、互评互审、集中审读制度,对提高年鉴编纂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三,旧志成果不断攀升。四年来,各地通过成立旧志整理工作机构、建立完善旧志整理办法制度、开展旧志普查工作、联系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等方式加大旧志整理力度。截至目前,四年来共整理旧志1100余种,累计整理3100多种。目前,广东在完成《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基础上开始了新一轮旧志整理工作;上海点校出版《上海府县旧志丛书》;江苏、四川分别影印《江苏历代方志全书》《四川历代方志集成》;北京制订旧志整理规划;黑龙江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签订《黑龙江旧志》战略合作协议。福建、山东、河南、广东、贵州、陕西、宁夏等省(区)继续推进《闽台历代方志集成》《山东省历代方志集成》《河南历代方志集成》《民国广东年鉴资料汇编》《贵州历代方志集成》《陕西历代旧志文库》《宁夏旧方志丛书》编辑、出版工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重庆、四川、云南等省(区、市)出版部分旧志点校本、影印本。
第四,方志馆建设成果丰硕。中指组印发《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创刊出版《中国方志馆研究》年刊,举办首届全国方志馆馆长论坛,指导全国方志馆建设;举行首届全国方志馆讲解员大赛,提升方志馆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国家方志馆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方志馆布展完成,黄河分馆展陈深入进行,长江分馆选址完成。运行中的北京、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江西、山东、湖南、广西、陕西等省级方志馆不断丰富馆藏,举办各种专题展,提升服务力,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8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