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
目 录
1.王伟亮:
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光辉实践 1
2.米轩:
老一辈革命家是怎么搞调查研究的? 6
3.共产党员网:
年轻干部调查研究工作方法18条 12
4.中央办公厅法规局陈亚杰:
怎样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17
5.天津市委办公厅综合调研一处:
五个关键环节让调研摸到实情 20
6.河北省委办公厅马子杲:
谋划调研难?想到这些才是好方案 23
7.辽宁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调研员刘青瑞:
适应形势做好调研?掌握实情不容易?有“秘笈”! 26
8.江西上饶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副主任程杨松:
适应形势做好调研?掌握实情不容易?有“秘笈”! 28
9.黄冈市委办公室华玲:
如何做好调研前期准备工作? 30
10.国家发改委办公厅:
“身入”基层调研,节假日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33
11.福建省委办公厅王云生福州市鼓楼区政府办公室王昊钧:
把准党政机关调研特点,掌握好基本功 36
12.延安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改革办)主任常洧鸿:
奏好新时代调查研究“三部曲” 39
13.林木:
如何克服重“调”轻“研”? 42
14.农业农村部办公厅颜廷昆:
农村调研需把好哪“五关”? 45
15.湖南省委办公厅蒋立军:
基层调研“真取经”才能“取真经” 47
16.贵州省委办公厅马腾飞:
“解剖麻雀”式调研如何更深入? 50
17.应子义:
调查研究要用好三面“镜” 51
18.审计署兰州特派办办公室刘文娟:
调查研究需处理好“四对关系” 53
19.成都市委办公厅:
把握5个要领,让调研事半功倍 55
20.广东省委办公厅梁钢华:
“三步走”提升调研质效 57
21.河南省委办公厅:
“三招”助力高质量信息调研 59
22.黄冈市委办公室华玲刘倚帆:
“三忌三宜”,调研访谈这样做 62
23.《秘书工作》专访袁岳:
如何开展线上调研?有哪些常用方法? 64
24.新华社总编室研究室副主任罗宇凡:
践行“四力”,见闻类文稿怎么写? 67
25.中央办公厅人事局杨文淼:
基层调研报告怎么写?注意啥? 70
26.江苏泰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杨恒龙:
高质量调研报告这样产生(附案例) 73
27.北京市委研究室机关党委副书记孙钦军:
起草调研报告的“五个维度” 75
28.淮安市委研究室主任谢善智:
“四维度”入手,助你写出资政价值高的调研报告 78
29.山东省政府研究室二级调研员田珍都:
撰写调研报告该如何选用材料? 82
30.周进徐焰:
搞调研真话不好讲?调研报告难出彩?这样做! 85
31.田珍都:
写好调研报告得把“真话”说到位 88
32.孙青武志涛:
调研成果转化,怎么奏好“三部曲”? 91
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光辉实践
王伟亮
(2022年4月12日)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蕴含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光辉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为什么要坚持调查研究、怎样做好调查研究等重要问题,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调查研究的理论逻辑上,强调调查研究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纽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中心环节。***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搞清楚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进而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
在调查研究的历史逻辑上,强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传家宝。他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 是科学运用调查研究方法的集大成者。
回顾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 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在调查研究的实践逻辑上,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正确的决策和执行离不开调查研究。他指出,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
要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深入研究
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
在调查研究的方法要求上,强调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他指出,要遵循调查研究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和效益,提升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要注重调查研究的广泛性,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注重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围绕中心、贴近实际, 忙在点子上、谋到关键处;注重调查研究的有效性,不仅要重调查,更要重分析研究,能够综合提炼、见微知著、管窥全豹。
在调查研究的能力要求上,强调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的重要反映,也是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增强调查研究能力的明确要求, 强调领导干部不论阅历多么丰富、从事哪一方面工作,都应带头调查研究。
特别是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总书记专门把调查研究能力作为七种重要能力之一予以强调,要求年轻干部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
在调查研究的制度要求上,强调调查研究要制度化经常化,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他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决策的全过程。
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地落实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
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总书记身体力行开展调查研究,以光辉实践引领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坚持一切工作以调研开局、用调研开路。党的十八大之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中央八项规定,率先垂范把“要改进调查研究”摆在首位。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动员令,随后中办印发《关于加强调查研究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的通知》突出“调研在先” 的鲜明导向。
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即坚持每年确定一批重大调研课题,数年间跑遍了浙江山山水水、跑透了省情市情县情、跑深了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在此基础上作出“八八战略”等部署,推动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挺立潮头”,至今仍展现出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总书记坚持调研先行,以调查研究取得“发言权”、运用“决策权”,为我们树立了标杆、提供了示范。
通过调查研究贯彻群众路线、夯实群众基础。早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他不辞辛劳到路途偏远的寿宁县下党乡调研,一路柴刀斩棘开路、竹竿拨草向前, 从早上7点半走到中午12点多才到,端起村里满是茶垢的杯子,唠起乡亲们最期盼的事情,大家都说他是“到过这里最大的官”。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考察最多的是贫困地区,惦记最多的是困难群众, 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一次次走进贫困农家嘘寒问暖、关怀勉励, 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考察调研中干部群众一个个呼声转化为治国理政一项项举措, 实现了人民意愿和科学民主决策的高度统一。
将调查研究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作出重大决策必调研。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每项决策,都是在调查研究中运筹谋划,都通过调查研究部署实施。像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决策,即是2020年3月在浙江考察调研时,敏锐发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疫情冲击下发生深刻变化,之后结合一系列国内考察调研作出论断并不断完善的。
实施重大战略必调研。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出台,无不是总书记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之后的决策部署,无不蕴含着调查比选、研究论证的真功实效。
推动重点工作必调研。在新时代开展的一系列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中,总书记亲赴北京、河北、内蒙古、浙江、安徽、河南等地调研指导,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落地生根。
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动调查研究守正创新。***总书记坚持历史、现实和未来相贯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统一,把调查研究不断推向新高度。
以“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起草为例,他亲任文件起草组组长,在疫情防控
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先后前往8个省市考察调研,系统收集实践案例;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主持召开7场座谈会当面听取意见建议,把专家学者、企业家、科学家、货运司机、餐馆店主、农民工人等各行业代表请进会场;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开创了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网友留言100多万条,打造了社情民意径抵党中央的“直通车”。
调研足迹遍布万水千山,领袖与人民心心相印。领袖的心一刻没有离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心也一刻没有离开领袖。***总书记用脚步丈量民情, 以真情回应民意,调研到哪里就把温暖带到哪里,让人如沐春风、倍感振奋, 凝聚起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他的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去农家社区调研时总是揭开锅盖看伙食,摸摸被子问冷暖;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同大家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桑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把自己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员, 与大家一起打糍粑、磨豆花、开沟治沙,不分彼此、亲密无间;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从西北边陲到雪域高原,从大山深处到城市街区,调研足迹遍布锦绣山河。他用行动生动诠释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情怀,展现了人民领袖爱人民的赤子之心。
三、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光辉实践,练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
在调查研究中提升站位。坚持胸怀“国之大者”,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体现到调查研究全过程各方面。“脑子里经常装着几个问题”,勤于交换、比较、反复,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坚持“踱方步”,留心观察、注重研究,慎思明辨、鉴实辨虚, 努力使每一次调研都严谨周密、务实管用。
在调查研究中服务大局。要把握大局,自觉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 始终在思想上立稳主心骨、找准定盘星,做到立场坚定、方向笃定、行动坚决。要胸怀大局,观全局、谋大势,努力站高一步、谋深一层,自觉围绕大局出谋划策。要服务大局,坚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出真招、求实效,做到吃透上情、工作有准头,吃透下情、工作长势头。
在调查研究中增强本领。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努力从生动实践中汲取营养、
增长智慧,不断增强调研本领、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勇于触及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断增强破解难题的本领。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展视野,在广泛汲取群众智慧中改进工作。
在调查研究中锤炼作风。要广泛开展调研,既到工作做得好的地方总结经验,又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的地方研究问题。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到田间、厂矿、群众和社会各方面中收集信息,不仅“身入”还要“心到”,深入观察分析,深入研究思考。要实事求是,听实话、摸实情,讲真话、建真言, 在调研资政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老一辈革命家是怎么搞调查研究的?
米轩
(2019年11月6日)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从老一辈革命家的调研故事中汲取思想智慧,对我们今天做好新时代调研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毛泽东同志一生注重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开创者。毛泽东同志搞调查研究常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采取同志式、讨论式、商量式的态度,把群众当作真正的英雄。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浙江人多地少,旱灾、水灾、风灾、虫灾连年发生,粮食产量很低,广大农民生活十分困难,毛泽东同志对此忧心忡忡。
毛泽东同志在杭州主持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期间, 曾就浙江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展开调研。1954年年初的一个早晨,毛泽东同志又工作了一个通宵,但他说想去杭州市郊的新登县(1958年新登县建制撤销——编者注)看看那里的农业合作社。天刚蒙蒙亮,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中, 毛泽东同志已和随行人员乘车来到新登县。下了车,又步行了一两公里。那天早晨很冷,路边积水结了冰,脚踩在路面冰碴子上,咯咯作响。
毛泽东同志手里拿着一根竹竿,健步走在前面。路旁出现了一个自然村。村里有十多户人家,大多姓王,村旁有一个舂米的水碓,因此村名叫王家水碓村。1953年年初,这个村的大多数农民自发组织了农业合作社。在村口,毛泽东同志和一位老大娘拉了一会儿家常,便朝着她所指的民兵连长兼会计王关林家走去。
在王关林家,毛泽东同志亲切地问了他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和生活情况。王关林一一作了回答。接着毛泽东同志又十分仔细地问了“农民是不是都自愿入社”“耕牛、大型农具如何折价”“土地如何评产入股”“如何参加分红” “如何记工算账”等问题。王关林说:“农民入社都是自愿的,年终分配都是按政策办的。原来有几户中农担心吃亏,不想入社,看到我们增产增收,都要求入社。”毛泽东同志听后高兴地说:“还是组织起来好。合作社增产增收了, 大家就会自愿参加。”王关林还告诉毛泽东同志:“合作社成立后,社员的劲头很大,起早贪黑兴修水利,改造田地,生产很好。过去水稻亩产只有200斤,
现在可达到400斤。今年在农技部门指导下,开始试种连作稻,这样改单季为双季,产量还可以提高,估计亩产可达600斤。”毛泽东同志详细了解了连作稻插种时间与方法后说:“好,这要好好地推广。”
一开始,王关林并没有认出眼前这位和他亲切交谈的人就是毛泽东同志。王关林家门前人越来越多,随行人员建议可以结束交谈了,但毛泽东同志说: “不忙。”他又向大家详细询问了农业合作社的一些情况。毛泽东同志和农民在一起交谈,就像朋友间聊家常一样,没什么距离感。临走时,不少群众拥着毛泽东同志送到村口。直到很多年后,王家水碓村的农民才知道,那年冬天到村里来调查了解情况的干部就是毛泽东同志。
离开王家水碓村,在回来的路上,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是个人口大国,发展农业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农业搞不好,国家工业化就是一句空话。他还说, 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是不能脱离的,脱离了他们是没有前途的。那种心中没有农民的思想和恶习要坚决克服掉。在浙江期间,他还先后去过萧山、德清、绍兴东湖农场、杭州郊区等地的农村,下农田、进农家,为研究解决问题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二、周恩来:这一回,看到实际情况了
1961年5月3日上午10时许,几辆吉普车悄然停在了河北武安县伯延公社伯延村的农机站门前。从车上走下来的是身穿灰色棉布中山装,脚踩一双半旧圆口布鞋,眉宇间挂着深深忧虑的周恩来同志。
当时,三年“大跃进”已经给生产带来严重问题。特别是农业,情况更是触目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恩来同志来到了伯延村实地调查,重点考察食堂、供给制和包工包产。
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晋冀鲁豫军区所在地,刘伯承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1958年大办人民公社后,伯延与周围的17个自然村落5000多户农民合成一个公社,人口2.7万余。此时的伯延, 已是困难重重。
周恩来同志一到伯延,片刻未休息,就在伯延公社办公室召集了11名社队干部开座谈会。公社和大队领导从秘书马列那里得知了总理要在社员食堂吃饭的消息,便精心准备:让社员提早把饭打走,再端出做好的面条、馒头、稀饭和红薯。这样一看,好像的确如公社和大队领导汇报的那样,食堂虽然吃得不好,但能够让社员放开肚皮吃饱。
周恩来同志吃完饭,什么也没说,留下粮票和饭钱,走了。
第二天中午,周恩来同志突然提出,还要到社员食堂去吃饭,而且不是到昨天去过的食堂。社队领导都慌了。他们以为总理昨天去社员食堂吃过一次饭后,就不会再去了,因此没有作任何准备。周恩来同志快步走进一个社员食堂。炊事员和司务长见总理突然来到,赶忙把剩下的玉米糊糊和代食品盖上。跟随的公社领导对周恩来同志说:“总理,食堂没有饭了,还是回公社去吃吧。”
周恩来同志不说话,径直奔向灶台,揭开锅盖,锅里还有些能照出人影的玉米糊糊。
“这不是还有吗?”周恩来同志问。 “这是炊事员们吃的。”有人回答说。
“那好嘛,我与炊事员一块儿吃。”说着,周恩来同志和炊事员、司务长一一握手。炊事员拿来一个大碗,给他盛了一碗玉米糊糊。总理接过碗,喝了一碗玉米糊糊,还掰了一块代食品尝了尝。吃完后,照例交了一两粮票和5分钱。周恩来同志走后,人们慨叹道:“总理的眼睛该有多亮,一看就知道头一天的食堂是有准备的。这一回,总理看到实际情况了。”
三、刘少奇:是我们请教你们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还认识不足,经验不够,20世纪60年代初, 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为了掌握真实情况,1961年4月至5月间,刘少奇同志到湖南宁乡、湘潭、长沙三县农村蹲点调查44天。所到之处,多是光秃秃的山头、荒芜的田野、炊烟稀落的村庄。
4月13日,刘少奇同志在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干部座谈会上讲话。他一开始就讲,这次调查“是我们请教你们,向你们学习,到底是你们帮助我们, 帮助中央,还是我们帮助你们?第一,是你们帮助我们;第二,才是我们帮助你们。你们不帮助县委、省委、中央,那中央的政策,省委的政策,县委的政策,就不会正确。所以,中央也好,省委也好,县委也好,要靠你们帮助,就是说要靠老百姓帮助”。
调查中,他先后在宁乡县东湖塘公社王家湾生产队“万头猪场”的饲料房住了7天,在天华大队阴冷潮湿的大队部土砖房中住了18天。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召开基层干部和社员座谈会,深入田间山林、乡村医所、公共食堂、社办企业
和农民家庭走访。44天的调查,他有33天吃住在农村,开了20多个座谈会,走访了11个生产队,和基层干部群众个别谈话上百次。他一家家调查,揭开农民家的锅盖,尝农民当作口粮的野菜和糠粑粑;他打开农民家的碗柜,发现油盐坛子里只有盐,苦涩地说,油盐坛子名不副实啊;他甚至拨开人粪,查看农民吃的究竟是什么,发现里面尽是野菜等粗纤维食物残渣。
这样的调查方式,让刘少奇同志准确地掌握了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当时天华大队是省、县树立的一面红旗,调查前,刘少奇同志看到的材料上说,1960 年天华大队1324亩田,产粮120万斤,除去国家征购32万斤,按全大队1186人计算,人均742斤,生产搞得好,群众生活不错。调查开始时,干部在群众中统一口径,向调查组封锁情况。但刘少奇同志从不少社员患水肿病、小孩得干瘦病等现象中,感到材料和汇报有问题,就专程到农民家里做工作,要他们打消顾虑,终于弄清了真实情况。经核实,大队的粮食产量,1960年实际只有72万斤, 虚报了48万斤,这为解决天华的问题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深入”上下功夫, 真正地沉下去,是了解真实情况,站稳尊重群众、问计于民立场的基本途径。
四、朱德:庄稼长得好,我心里就踏实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进行正确决策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朱德同志对调查研究工作,不仅十分重视,而且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朱德同志不顾年事已高,坚持用大量的时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他曾经教育孩子说:“深入群众中去,就真正会了解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如何完成,就会想出很多办法,同群众一起创造出许多新的办法,把工作推向前进。”从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去世,他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在党内领导人调查研究工作方面创造了两个之“最”:一是走的地方最多。朱德同志每年都要拿出两三个月或更多的时间到全国各地视察。从北方草原到南疆胶林,从茫茫戈壁到东海舰艇,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二是给中央写的调查报告最多。朱德同志每次外出视察回来,总是不顾旅途劳顿,认真地撰写调查报告,及时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积极参与党和国家建设的重大决策。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保存的朱德同志的调查报告有一百多篇。这些报告蕴涵了丰富的治党、治国经验,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朱德同志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深入厂矿、农村,远至东北林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即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也要找机会到北京附近的工厂农村看一看。他说,“我看还是要抓生产,哪有搞社会主义不抓生产的道理
呢”“我外出活动,只是为了关心生产”“我只要看到工人在生产,庄稼长得好,我心里就踏实”。他的每一篇报告几乎都涉及当地的经济形势,包括工业、农业、外贸等情况;几乎每一条建议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朱德同志认为,“我们得到政权后,就是要搞生产”“无论工业、农业,都要想方设法发展生产,这是最重要的”“只有生产的东西多了,一切矛盾才能解决”。
听汇报时,朱德同志总是鼓励大家讲真话,他常说:“你们在生产第一线工作,了解情况多,要向上边反映真实情况,要讲老实话,不要报喜不报忧。” 朱德同志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到工厂、生产队、田头、水库边,或直接到百姓家中看一看。比如,他视察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时,曾到蒙古包中同牧业社社长和生产队长谈话。在新疆,他也曾到毡包中看望牧民。派身边工作人员下去调研,工作人员下去前,朱德同志总是叮嘱他们:“看到问题就要报告中央, 不报告就是不忠实;要不就是观潮派,看到坏事也不讲。”朱德同志对他们在调研中形成的报告十分重视,总是依次审阅改定后上报中央。朱德同志在调查研究中始终坚持的这些做法,对各地的调查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邓小平:一个警卫员、一匹马,轻骑简从
不搞形式,注重实效,是邓小平同志开展调查研究的显著特点。他在中央苏区担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时,经常是一个警卫员、一匹马,轻骑简从,前往瑞金、会昌一带调研。
针对一些党政机关存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不少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不接近群众,不重视调查研究,不了解工作中的真实情况。”“任何脱离群众、不问群众态度如何的干法,必然要失败的。”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二大提出“翻两番、达小康”的宏伟目标,“翻两番”究竟靠不靠得住?“翻两番”目标实现后,社会又将是什么样子?带着这些思考,1983年2月,邓小平同志到经济发展较快的江浙沪地区调研,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实地调查的结果,不仅肯定了“翻两番”目标的可行性,而且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深入改革开放前沿开展调查研究,看到特区发展取得的巨大变化和可喜成绩,更加坚定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同志重视
调查研究的重大成果。南方谈话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廓清了迷雾、铺平了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走上了加快发展的轨道。
邓小平同志开展调查研究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问数字”“爱算账”,常常通过算账摸清建设进展、发现存在问题、纠正工作失误,为重要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力依据。
邓小平同志说过一句名言:“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当前,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改革发展稳定都呈现出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无论是推进发展还是改进作风,调查研究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六、陈云:同他们建立固定的、长期的联系
陈云同志曾经讲过,搞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专门率工作组或派工作组下乡、下厂蹲点调查;另一种是通过敢讲真话的知心朋友和曾在身边的工作人员调查,同他们建立固定的、长期的联系,从他们那里听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真实呼声。
1961年6月,“大跃进”失败后,为了尽快恢复生产,陈云同志邀请了薛暮桥、顾复生和陆铨3人,深入农村作全面的调查。陈云同志专程赶到上海青浦县小蒸公社,与农民同吃同住,蹲点调查15天。蹲点调查时,陈云同志从不走马观花、搞形式主义,而是深入调查地点,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与当事人、参与者交谈,群众都乐于向他讲实情。为了更科学地制定“一五”计划,深入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陈云同志直接从青浦县请来两位敢于说实话的农民, 一个叫曹象波,另一个叫曹兴达,都是他通过老战友和组织找来的。陈云同志对他们和蔼可亲,他们的感觉是见到自家人没有什么不可以说的。陈云同志先问他们土改前后农村的变化;农村土改后,农民认为自己得到什么好处,又有哪些坏处。这两位农民回答说,满意的有五条:一是每人分了两亩四分地,无人催租、逼债,也无人外流;二是物价稳定,人民币值钱;三是修理了排灌机器,收成好的年份,人均可收1200斤稻谷和蚕豆;四是肥田粉(一种进口的化肥)供应增加了;五是受干部的气比在国民党时期少多了,不用打耳光子了。几点不满意的地方:一是外来干部说话听不懂,有时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二是镇上商店关门的多,买东西不方便;三是有人造谣言,人心不安,地主趁机挑拨离间。之后,陈云同志还特别与两人约定,让他们成为其研究农村变化的长期联系人,和他们有过多次交往和面谈。
年轻干部调查研究工作方法18条
共产党员网
(2023年3月22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 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调查研究是共产党人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切实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文章。
年轻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系统思维方法,以了解真实情况、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为目标,并注意在调查研究中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和发动群众,更好为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服务。
以下18种调研方法附典型案例,供大家交流借鉴。
一、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的过程是对调研做整体谋划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各方关切,反映对工作的全方位思考。问卷发放要有一定数量。
案例:教育部青年干部就多孩家庭入学问题面向教育行政领导、中小学和幼儿园校(园)长、家长等设计3种不同问卷,全国31个省(区、市)共回收问卷3.27万份。国家统计局青年干部选取住宿餐饮业、建筑业等4类受疫情持续影响的行业,在河北等7个省份开展小微企业问卷调查。
二、召开座谈会
参会人员要有代表性。提前设置好议题,会上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引导交流碰撞、相互启发。
案例:中央财办青年干部调研“平台经济红绿灯体系建设”,从监管方和被监管方两个视角研究问题,邀请中央网信办、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部门青年干部,以及互联网头部企业有关人士进行座谈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三、一对一访谈
一对一、面对面深度交谈,投入情感,说心里话,建立信任。时间要尽可能长,把问题聊深聊透聊彻底。
案例:财政部青年干部与卡车司机交朋友,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全国总工会青年干部通过与家乡农民工敞开心扉、促膝谈心,调研了解超龄农民工的所思所想。
四、微信群互动
以建立微信群、关注朋友圈等方式,与调研对象保持及时沟通联络,随时掌握情况,互动交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开展政策宣介。
案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青年干部与全国500多位货车司机共建纾困微信群,深入了解国务院保通保畅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关心货车司机生活需要,并宣传有关政策。
五、实地和蹲点调研
一竿子插到底,带着问题、带着感情沉下去,虚心向干部群众学习,学会“刨根问底”,掌握第一手鲜活材料。
案例:中央组织部30余名同志组成10个调研小组,利用15天时间分赴湖北等10省份的10个村蹲点调研,了解村班子运行情况和村情村貌。住房城乡建设部青年干部在北京、上海等5省市实地调研走访80个居民小区或公共充电站,深挖充电难问题的根源。
六、体验式调研
转变身份,以第一视角体验群众“急难愁盼”,做到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案例:司法部青年干部深入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交警中队、派出所等,随
一线执法人员上街道、下工地、进社区,全程参与机动车违停取证、夜查酒驾等执法辅助工作,了解行政执法辅助人员工作生活真实情况。
七、跨部门联合调研
与有关部门、机构、基层单位等开展联合调研,克服本位主义,从全局出发研究问题,共克难关。
案例:住房城乡建设部青年干部聚焦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问题,与国务院
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北京市海淀区住房公积金服务网点实行“三级联合”调研。自然资源部青年干部联合国家开发银行青年干部, 共同研究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问题,调研过程中还促成了有关企业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
八、委托和延伸调研
借助第三方力量,委托专业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延长调研手臂。
案例:商务部青年干部委托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对四省50余家纺织服装行业中小企业开展调研。市场监管总局青年干部依托下属成都标准化研究院, 发挥其对外交流方面的优势,了解我企业受国际规则影响的情况。
九、网络调研
充分借助网络平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
案例:教育部青年干部用2个月时间,通过线上调研的方式,广泛搜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用户的体验情况。文化和旅游部青年干部对2022 年“五一”劳动节和端午节假期的网络舆情进行分析汇总,从中了解疫情背景下人民群众的假日文化和旅游需求。
十、大数据分析
多渠道收集海量数据,抓取有效信息,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精准“画像”。案例:税务总局青年干部抽取有关基础信息数据导入调研问卷。国务院发
展研究中心青年干部利用算法模型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疫情前后社会反映找线索。
十一、案例分析
研究剖析典型案例,好的差的都要有,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共性,总结经验,发现规律。
案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青年干部围绕惠农资金管理抽样分析一批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查找监管薄弱环节。公安部青年干部收集整理近5年发生的60起电动自行车火灾典型案例,深入分析火灾特点及关键致灾因素。
十二、信访办理和分析
通过信访渠道、求助热线等了解群众诉求,并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中做进一步调研。
案例:国家信访局青年干部围绕“双减”课题,抽取部分群众信访件进行
综合分析。国家卫生健康委青年干部借助热线电话,收集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电话和留言,了解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
十三、心理分析
引入心理学专业机构、专业手段,收集情况、研判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都要考虑心理因素。
案例:中国科协青年干部联合中国心理学会开展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心态调查。应急管理部青年干部注重分析应急值守岗位普遍性压力的主要表现和具体成因,并在心理专家指导下就减轻、释放岗位压力提出对策建议。
十四、文献查询
吸收借鉴已有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少走弯路。
案例:国家发展改革委青年干部在关于产业工人的调研中,梳理近10年来学术界对产业工人的研究成果和媒体的相关报道。应急管理部青年干部针对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研究分析1万余份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申报资料。
十五、信息比对
广泛收集比对各方信息,核实情况,比较优劣,从大量信息中抓住重点, 找出最优解。
案例:国家发展改革委青年干部开展“跨省通办”调研,梳理比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出台的政策文件与31个省(区、市)的实施意见,研究推动形成政策落实最佳方案。
十六、专家咨询
多向专家请教,邀请专家指导,为调查研究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意见。
案例:财政部青年干部在调研过程中,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建议,包括来自37家科研单位的6名院士、188名一线科研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等。
十七、试点先行
通过试点,解剖麻雀,发现并解决问题,总结提炼成功经验。
案例:中国工商银行青年干部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跨境收款中面临的难题, 在上海分行试点实施跨境电商结售汇及资金收付业务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拟在全国推广。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干部在进京列车停靠站开展北京健康码自动核验研发测试,总结经验,逐步在全路推广。
十八、学习借鉴国际经验
培养国际视野,多渠道了解掌握相关领域其他国家的规则做法,积极借鉴
有益经验为我所用。
案例:外交部100余个驻外使馆青年干部深入了解驻在国国情,分析以色列的农业社区组织、新加坡社区养老模式、韩国垃圾分类、南非国家公园建设等利弊得失,为国内相关政策制定和管理提供参考。海关总署青年干部对中国、美国和欧洲童装、童鞋、儿童滑板车等技术法规及标准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提出跨境电商进口婴童用品质量安全指数,填补了跨境电商监管领域指数研究的空白。
怎样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中央办公厅法规局 陈亚杰
(2020年6月3日)
调查研究是决策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近年来,中央办公厅法规局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开展了决策调研、立规调研、执规调研、课题调研等,有力发挥了调查研究对于推进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总结近年来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党内法规工作中,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既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又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调查研究对于党内法规工作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从加强顶层设计,到起草制定党内法规,再到推动党内法规落实落地,都需要了解实际情况,作出科学研判,精准推进工作。同时,也应看到,调研中容易出现一些共性问题。比如, 工作不深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选点不全面,“嫌贫爱富”、顾此失彼;方法不科学,抓不到点上、摸不到实情;等等。
为此,2018年以来,法规局坚持以科学思路和务实作风抓调研工作,对提高调研效率和质量进行了认真探索。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有机结合, 尤其是探索实行“打包调研”方式,将相关调研工作合并开展,不求面上撒网, 但求深入沉入。“走出去”精心“解剖麻雀”,“请进来”听取真知灼见,既避免了“闭门造车、关门立规”,又减少了多头调研、重复调研,减轻了基层负担,受到地方和部门的欢迎。
二、既预先带着想法,又一切从实际出发
每次周密的调研,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在初步收集资料基础上作分析, 甚至形成一些基本看法。但是,这些初步研究是为了强化问题导向、提高调研针对性,而不应成为束缚深入调研的框框。
实践中,有的地方和部门在立规调研前,就已经“对照上面的,估计下面的,参考外面的,凑出一个自己的”;有的把调研过程作为印证领导意图的过程,调研成果成了领导意见的注脚和说明。这种“逆向调研”,影响了科学决策和工作质量,贻害无穷。
调研不应预设观点、先下结论,而应在实际中求真、在实践中求证。不应违背实际、随意取舍,而应点面兼顾、“喜忧并重”。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
态度,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既听得进“顺耳话”,也听得见“逆耳言”,特别是善于发现隐性问题、深层问题,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三、既广泛听取意见,又做到自有主见
党内法规工作调研中,应注重调查研究的广泛性,避免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收集情况,应“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确保材料翔实。坚持眼睛向下看,及时了解那些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调研中不可避免会听到不同意见,对此既要有判断力更要有定力。对于一些只从本地区、本部门利益出发的意见建议,不能“听风就是雨”,必须注重从大局考虑问题,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比如,在起草中央党内法规时,有的地方和部门希望党中央作一体规定, 不要求地方和部门再出台配套法规制度,有的则希望给地方和部门预留足够的制度创新空间。对这些意见建议,应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党中央要求和法规本身的特点作出抉择,实现科学立规、精准立规。
四、既借鉴“老办法”,又用好“新手段”
在党内法规工作中,应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调研座谈、走访调查、蹲点取样、典型剖析、实地考察等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办法。同时,也要应用好数字技术、网络平台、大数据等收集信息、汇聚民意的新手段,灵活运用、大胆实践。比如,大数据揭示的“19分钟原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分钟原理”说明,问卷调查的受访者在填写问卷或回答问题时,19分钟是一个临界点,如果超过这个时间点,受访者的答题意愿和真实性将大大降低。我们开展“党内法规执行力建设研究”等调研时,就注重借鉴这一原理, 注意把握调查问卷时间长度,提高针对性,最大程度收集真实、有效的数据资料。
五、既解决好问题,又锻炼好队伍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党内法规工作中的调查研究,要注重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瞄准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坚持“小中见大”“点面结合”, 精研深思细悟,揭示规律、把握本质,提出有见地、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法规局近年来通过深入调研,及时掌握到一些地区和部门谋划党内法规工作发展、制定出台重要党内法规、强化制度执行等先行先试的经验,适时加以总结并推动上升到中央政策层面,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同时,注重把调查研究作为锻炼队伍、提高本领的重要途径,使调研成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从调研什么,到怎样调研,再到撰写调研报告,认真思考、深入总结、不断提高。抓住机遇向调研对象学习,尤其是向经验丰富的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学习,做到了在解难释疑中开阔眼界,在学习借鉴中增强本领。
五个关键环节让调研摸到实情
天津市委办公厅综合调研一处
(2022年4月19日)
***总书记强调,“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根据调研工作实际,我们感到,摸实情需在五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
一、备足前期功课
“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工作充分,到基层才能眼明心亮,挖出深层次信息,“说走就走”“脚踩西瓜皮”式的调研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调研主题确定后,需要做好三点。
一是充分占有资料。吃透中央精神,掌握业务知识,了解调研地基本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去村里调研乡村治理,对该村历史沿革、乡风民俗、人口结构、姓氏分布、经济状况和基层组织情况,应提前有所了解,到了村里就能更好与群众交流。
二是拟定调查提纲。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专门讲了调查技术,其中之一是“要定调查纲目”,指出“要有大纲,还要有细目”。应围绕主题,把需要调查的内容尽可能想全想深想透,提出粗细适度的提纲,这样调查指向明确,既便于受访者“有的放矢”,也利于调查者把握主动,提高调查效率。当然,设计提纲不应预设观点,防止出现“拿鞋找脚”“先射箭再画靶”。
三是合理安排力量。必要时还可借助专业人士,与他们一起梳理政策、设计提纲、确定对象、发现问题、研究对策,使调研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选好调研对象
坚持点面结合。面上要广覆盖,做到***总书记要求的,“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点上要突出代表性, 比如调研婴幼儿托育服务情况,可按照不同托育需求分为中心城区、城郊区、远郊区等类型,按照托育机构性质分为营利性、非营利性,按照托育机构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小型,然后从每一种类型中选几个点,深入“解剖麻雀”。
与哪些人谈很重要。应坚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注重请教三类人: 一是熟悉情况的,比如了解社区、村里矛盾问题的历史成因,可以向年长者请
教;二是能够客观反映问题的,比如在涉及复杂利益问题上,外来干部比本地干部讲问题可能更客观;三是利益攸关的,尽管“众说纷纭”,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才能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三、营造察实氛围
毛泽东同志讲:“群众不讲真话,不怪群众,只怪自己。”这句话平实而深刻。让群众讲真话,需要反求诸己,换位思考,真情投入,方法适当。
态度上,要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请教。
途径上,可用好联系服务群众的各种渠道、机制、载体。比如,很多同志感到,落实天津市委部署的“向群众汇报”、“四个走遍”、机关干部到社区入列轮值、志愿服务和处级以上干部“联点访户”制度,不仅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还摸到了不少实情;把调查研究融入日常生活,乘出租车、逛菜市场、走亲访友都能了解到社情民意。
提问上,应充分考虑受访者的职业背景等,特别是敏感问题,宜边聊边问、循循善诱,单刀直入有时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语言上,应调到与受访者同一“频道”,善用群众语言,朴实接地气,这样才能谈得拢、合上拍,让群众打开话匣子。
组织形式上,可以个别访谈和座谈会相结合,也可分层谈、分类谈、个别谈,引导各方充分发表意见,在“你来我往”中摸到实情。
四、深度甄别素材
调查收集的素材,往往真伪并存、粗精混杂,需经过分析、甄别、整理才能摸透实情。这个环节应把握“三辨”:
一辨真伪。由于主客观原因,有的受访者反映的情况可能失真。有的可依据常识经验判断,更多的则需要与有关资料对比印证,向专业部门核实,辨出真事实情。还有的素材结论只在特定条件下是正确的,一旦脱离就可能失真。比如,有些指标数据需实时更新,对策建议不能以十天半个月前的情况作为依据。
二辨偏全。受访者往往代表的是“一家之言”“一己之见”,调研者应以更广的视野,辨别反映的情况是“几棵树”还是“整片林”,提的意见建议适合全局还是局部,防止以偏概全。
三辨公私。对素材进行立体式分析,辨明受访者讲成绩、谈问题、说利弊、提意见的立场,搞清声音背后是否存在利益关系,评估意见建议的合理性可行
性,通盘考虑、合理取舍、精准吸纳,防止一得自矜、偏听偏信、机械地照单全收。
五、如实反映情况
***总书记强调:“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 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起草调研报告应本着对党、事业、人民负责的态度, 坚持唯实求真,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客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应喜忧兼报,既如实写好典型材料,总结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又突出问题导向,敢于“挑刺”,指出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对重大风险隐患和苗头性问题发出“预警”。
应轻重有别,区分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善于去粗取精,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深浅结合,既反映面上情况,又发掘深层次原因,找出事物规律,做到有深度、有厚度,立体饱满,有血有肉。
应上下相接,既反映党委和政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进展情况和实际效果, 又反映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诉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谋划调研难?想到这些才是好方案
河北省委办公厅 马子杲
(2022年4月26日)
调研方案是调查研究工作开展的纲领。调研方案在内容上应力争做到“五有”,为调研活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有明确清晰的调研目的
调研目的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内容和要求将贯穿整个调研过程,在整个调研方案中处于引领位置。
拟订调研方案首先要明确调研目的,要紧扣调研课题内容,明确此次调研是总结典型经验还是查找解决问题,是为理论研究服务还是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或者是为了推动一项具体的重点难点工作。
阐述要简洁清晰、高度概括、要素齐全,重点包括聚焦什么样的问题、以何种方式开展调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
二、有全面精准的调研对象
***总书记强调,要“多深入基层寻计问策,多解剖麻雀小中见大”。“解剖麻雀”的前提是选好“麻雀”。调研对象的选取是调研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拟定方案时需要认真研究推敲。
关于选取调研对象,毛泽东同志曾有过精辟的论述,“调查的典型可以分为三种:一、先进的,二、中间的,三、落后的。如果能依据这种分类,每类调查两三个,即可知一般的情形了。”这一论述对于今天我们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调研对象选取要突出对象的代表性、典型性,同时又需兼顾特殊情况。如果选取样本不够典型、不具代表性,就会出现盲人摸象、只知部分不知整体的情况,进而导致分析研究结果出现系统性偏差,调查研究无功而返;如果忽略了特殊对象,可能造成情况掌握不全面,提出的政策建议忽略了特殊群体的需求,给整体工作推进带来被动。比如,组织到某地开展乡村振兴课题调研,我们既要选取整体上能代表当地农村一般发展水平的几个村,还要去看条件最好的和最差的几个村,关注每个样本村中条件最好的户和最差的户。
三、有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
在拟订调研方案时,应精心谋划安排本次调研将采取的方式方法。在工作
实践中,常用的调研方法主要有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个别走访、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在具体某次调研中往往不会单一使用某种方法,而是视情况多种方法综合使用。
一份管用的调研方案,不是简单对需采用的方法笼统表述一下,而要对如何实施作出具体安排,否则方案将没有操作性。比如,召开座谈会,要在方案中明确参加人员范围、发言时间、发言内容,要围绕调研主题设计几个主要问题,以免把调研座谈会开成漫谈会。再如,采取实地察看、个别走访的方法, 要在方案中对需前往的地点、路线和对象有个初步谋划和安排,以免工作中漫无目的,影响工作效率。
四、有安排科学的调研时间
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是一个在搜集情况中抽丝剥茧、总结规律的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一些复杂疑难问题更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何合理安排、有效利用调研时间,是拟订调研方案时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结合调研课题任务量大小,对总体时间有预估和把握,不宜过长或过短。时间太久则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也影响工作效率;时间太短则会对一些环节的调研不深不透,结果粗枝大叶甚至草草了事。
要做好不同阶段时间分配,一般来说主要包括调研开展和报告起草两个阶段。调研了解情况是基础性工作,为确保摸清摸透情况,该阶段时间建议占总体时间一半以上甚至更多;报告起草虽主要是文字工作,也要留出足够时间, 以免太过仓促影响报告质量。两个阶段中还可分出若干环节,并对时间再作细分安排,如座谈会开多久、走访察看需多久、报告什么时候形成初稿、修改完善需几天、什么时候报批,等等。
总之,调研方案中要有一个时间表,对什么时间做什么、需要多长时间作出大致安排,使各项工作在规定时间内有序高效推进。
五、有搭配合理的调研力量
在拟订方案过程中,要对调研人员组成进行研究,根据调研课题内容和任务大小,确定参与人数和组成结构。
要有一名善于把握全局的领导,统筹组织整个调研活动、主持调研座谈会、对调研报告进行审核把关等,一般由调研课题所涉及工作的分管领导或该项工作牵头部门的领导担任。
要有一定数量的业务骨干参与,这对于深挖问题实质、延伸调研深度非常重要,必要时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力量共同参与。
要有写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数量不需多但一定要全程参与整个调研,调研中收集到的各种材料、业务人员的研究分析成果,都需要文稿写作人员转化为书面语言,形成表述准确、用词严谨的调研报告。
适应形势做好调研?掌握实情不容易?有“秘笈”!
辽宁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调研员 刘青瑞
(2019年11月13日)
如今,领导干部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四不两直”的方式去调查研究,办公厅(室)工作人员应该怎样适应形势变化做好相关工作?
当前调研,领导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看最真实的情景,听最真实的心声,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作为参谋助手,我们要为领导“四不两直”调研方式叫好,更要做好调研服务工作。
明确调研主题。“四不两直”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调研。如何确定调研主题?一是要领会上情,把握领导调研意图;二是要了解下情,掌握具体情况,找准存在问题。由于调研方式的改变,我们必须一类工作一类工作去研究,一项业务一项业务去推敲,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琢磨,干中学、学中悟、悟中干,既有“要做就做到最好”的定位, 又有“识得庐山真面目”的本领。
制定调研方案。为领导调研提供精准服务,我们的功课必须做足。要了解基层概况,就要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查阅党政工作报告、搜索新闻线索;要了解数据指标,就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搜集和整理;要选择恰当路线,就要一条道路一条道路去比较和筛选;要测算点位时间,就要熟练运用电子地图去精准测量 比如,为了彻底完成“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任务,我们设计了领导暗访“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方案。“大棚房”是一个专业性强的问题,我们调阅了海量数据,在反复比对中力求选取的样本体现实际情况;学习激光测距仪用法,虚心请教行业专家,对“大棚房”问题精准识别,确保清理整治到位。
查验点位线路。调研服务要“身入”更要“心至”。“身入”就是要提前“扎”下去,“潜”到底,深入厂矿企业、学校医院、超市商场、田间地头、河流湖泊等基层一线,把第一手信息“捞”上来。“心至”就是要带着感情, “静悄悄”下到点位,不给基层添麻烦,不给群众添负担,保持点位原汁原味原貌,确保真实可靠;要带着责任,走遍每一条线路,看遍每一个点位,关注每一个细节,做到应想尽想。
严肃调研纪律。领导“四不两直”调研是一项保密性很强的工作,为了确保调研信息没有“跑冒滴漏”,必须提高保密意识,严格控制知悉范围,遵守相关规定。为此,我们制定了《领导“四不两直”调研工作须知》,严格落实调研工作规范和纪律要求,按规矩办,按程序办,创造良好环境。
转变调研作风。在领导调研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原则、不搞变通,敢于责任担当,严格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严格把关。对于调研过程中领导确定的各项工作,要认真抓好跟踪督办,明确“督什么、谁来督、怎么督”,真心诚意帮助基层、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把领导对基层干部群众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
深入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难,拨开迷雾掌握实情更难,特别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七嘴八舌,各有各的理,辨不清,怎么办?来自:gw.rulaixiezuo.com,联系管理QQ 3231169,微信3231169,海量热门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适应形势做好调研?掌握实情不容易?有“秘笈”!
江西上饶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副主任程杨松
(2019年11月13日)
搞好调查研究,把方方面面的实情摸上来,深入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调研对象七嘴八舌、各说各的理等情况,不好辨别、甄别。我个人的经验是,做好“四种人”,才能过好“素材关”。
平时要有“走”的意识,做个“当事人”。平时要多走出机关、走入基层、走进现场,多观察、多体验、多参与,主动融入生活、融入时代、融入社会, “不说外行话、不写外行文”。我曾作过一次高山村开发旅游的调研,村民在提租地补偿时,每亩算了一季油菜、两季水稻,我随即问他们:“高山田一年能种两季水稻呀?”他们讪笑说:“还以为你城里人好糊弄呢。”能不能分辨出话里的“水分”,主要取决于平时对方方面面情况的掌握和积累。
日常要有“记”的习惯,做个“有心人”。调研是件“深入浅出”的活儿。作为一个“有心”的调研人,只有日常养成“记”的习惯,注重相关材料的广泛收集、积累储备和分类处理,才能有效纾解“临时抱佛脚”之慌乱。比如, 我每年都会搜集各级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地方上报的重点工作汇报,并坚持做到纸质材料分类归存、电子文档及时整理、重点内容笔记抄录, 这不仅为调研和行文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而且便于印证对照、掌握真实情况。
调研要有“听”的诚意,做个“老实人”。智者多听,愚者多言。有的调研者觉得自己“高人一筹”,在别人发言时随意插话、打断或点评,甚至变“听者”为“言者”,最终“堵上”了别人的嘴。其实,在调研过程中,除了要有虚心请教的诚意外,还要有问出“心里话”的艺术,更要有耐心倾听的态度, 甚至不厌其烦、几次三番,才能听到“话外音”。有一次我带队去某县调研“降成本、优环境”情况,由于有县里同志在场,企业主尽说好话,后来我们又私下折返,专门找企业主做了思想工作,对方这才对我们倒出了“所急、所怕、所盼”,我们也由此掌握了所需的鲜活素材。
素材要有“辨”的能力,做个“明白人”。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调研获取的素材不能简单堆砌、直接使用,而要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收集的资料、积累的经验,相互印证、分析辨别、遴选取用。比如,我们有次去某县调研化
工园区污染情况,不仅现场听企业主和员工、附近群众和当地干部怎么说,更在事后临时抽样检测,听专家怎么说,最终在众说纷纭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求同存异,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总之,只有“调查”得全面真实,才可能“研究”得深入透彻,并最终实现“十月怀胎调查研究、一朝分娩解决问题”的初衷和预期。
如何做好调研前期准备工作?
黄冈市委办公室 华玲
(2020年11月4日)
在调研工作中,有些刚“入伍”的“新手”,往往没有做好“战前”准备便仓促“出征”,一旦深入实地调研,就张不开口、讲不了内行话,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有些“入行”多年的“老兵”,习惯当“甩手掌柜”,让部门和基层的同志忙前忙后做好准备,自己则看看现场、听听汇报,草草了事。这样匆忙式调研、应付式调研,不但摸不到实情,提不好对策建议,而且还会让部门和基层的同志看笑话。那么,如何做好调研前期准备工作呢?
一、研学在先,不当外行
记得我刚调到市委办公室综合科负责调研工作时,调研组接到一个“新活儿”——开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按照调研方案安排,我迅速将调研通知下发到4家市直单位和3个县(市、区),并嘱咐他们准备好调研的点及点上基本情况,自认为前期准备工作做得还算可以。
后来,组长召集我们开碰头会,汇报各自准备工作情况时,大家的做法给我上了重要一课:有的同志学习研究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有的同志通过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广泛收集其他市(州)制定出台的有关发展规划,以及先进地区有关宣传报道;还有的同志提前熟悉了解了我市产业发展现状。现场唯有我两手空空。这事之后,我认真汲取教训,调研前加强理论学习和知识积累,打好“底子”,建好资料数据“储备库”。
对于从事调研工作的同志来说,要蓄势谋势,学习是不二法门。学习既要持之以恒下硬功夫,也要突出重点,集中精力,从最急需、最关键的地方来学。
首先要吃透上情。认真学习与调研主题相关的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部署以及上级制度规定等文件精神,弄清政策界限,掌握相关部委的要求和举措, 这样形成的调研报告才有高度和深度。
其次是学习外情。查阅与调研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报刊资料,学习借鉴
外地先进理念、创新举措、有效做法。有的成熟做法能够直接借鉴采用,有的措施需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吸收,有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启发思路,将这些一一消化掉,在后期调研报告中就能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最后是摸准内情。研究本地实际情况,做到轻车熟路,和调查对象交流有共同语言,就能够使调研过程更加轻松、顺利。反之,实地调研就可能浮在面上、蜻蜓点水,人家讲的你不熟悉,你问的人家又不知道,因为情况不明,而使需要的“大鱼”漏网。
二、设问在先,把握主动
拟订调研提纲是一个把调研工作条理化、具体化的过程。有些同志认为这项工作既简单又多余,不愿意费时费力,更喜欢“临场发挥”,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算哪里。
2019年以来,我们坚持每个月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深感这项准备工作不仅必不可少,而且打不得“懒算盘”。在前期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列出调研中需要重点调查的问题或方向,这样调研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
调研提纲设计得好,有助于启发被调研者的思维,打开他们的“话匣子”, 从而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
比如,在开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实地调研前,我们根据不同调研对象, 从不同角度精心拟定了座谈会提纲:针对部门分管领导,重点围绕当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规模和结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优势骨干企业、重大项目支撑等方面设计问题;针对企业负责人,则主要了解该企业近几年的营收利润、产品市场占有率、研发投入、转型发展等情况,以及发展中遇到的人才、资金等困难。做到因人而异,各有侧重,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沟通在先,改进作风
沟通也是前期准备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通过事先协商协调,实现调研过程和谐同步、目标趋同,达到最佳的调研效果。
2018年,省委办公厅领导到黄冈调研,我负责联络协调工作。当时,我精心设计了两条调研线路,选取了最好的调研点,吃住行安排得周到妥帖。
没想到第二天,领导主动打电话对接具体事宜,否定了我的行程安排,并态度坚决地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不看精品线路;二是不要市、县两级陪同人员,直奔乡镇调研点;三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接待不超标不超规。并对行程安排的一些细节进行多次沟通、调整。得益于前期沟通协调工作做得
细致,后面的实地调研十分顺畅、高效。
调研前,我们也主动与部门和基层同志沟通对接,尽量不添麻烦不添乱, 切实为基层减负。
比如,到部门调研,提前一至两天与具体负责同志联系,根据他们的时间确定调研时间;到基层调研,提前三至五天与基层党办沟通,告知部门和基层调研的目的和意图,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完善调研方案、行程安排,并提示不听汇报、不准备书面材料。
良好的事前沟通,不仅能得到部门和基层的支持和配合,更能让彼此之间形成调研合力。
“身入”基层调研,节假日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
(2022年5月5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扎实开展业务调研的同时定期组织节假日专题调研, 坚持在每年春节、“五一”、国庆等时间较长的假期,鼓励全厅同志利用休假机会走出机关大院,用心用情走基层、察实情、出实招,取得良好成效。
近三年已有400多人次踊跃参加调研,形成近300篇高质量调研报告,为相关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一、谱写“三部曲”,周密组织保障
近年来,办公厅坚持将每个长假当作开展专题调研的契机,抓住组织、引导、激励三个重点环节,加强制度化组织、机制化保障和系统化推进,调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实效性不断提高。
精心部署安排,强化动员培训。每次长假前,结合全委中心工作和厅内实际,专门研究制定调研方案,组织开展系列专题活动。一是开展动员部署。及时召开全厅干部大会,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指导,鼓励大家利用休假机会积极开展专题调研。二是举办专家讲座。先后邀请中办、国办及委内司局、宏观经济研究院、信息中心等单位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培训辅导,帮助大家更好掌握调研规律和方式方法。三是加强“传帮带”。厅领导给予悉心指导,各处室对照调研方案开展深入讨论,处长和经验丰富的骨干同志带头研究,年轻同志踊跃参加,共同营造谋大事、议大事的良好氛围。
精心设置主题,强化方向引导。深入分析研判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每次调研均精心设置主题,引导大家紧扣领导关心关注点、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找准调研选题。如,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聚焦“从身边事看疫情影响”和“听身边人谈扩大消费”选题,组织开展2021年春节假期专题调研;聚焦“相关领域和地方克服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问题及对策”选题,组织开展2021 年国庆假期专题调研。
精心总结表彰,强化正向激励。每次节假日后,对同志们提交的调研成果, 及时开展内部评选表彰交流,引导大家对标先进、学习榜样,相互借鉴好的经
验做法,不断提升调研能力。一是组织公正评选。将调研报告汇总成册,组织厅内外专家评委通过盲审方式公正公平打分,三年来累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153篇。二是及时总结表彰。根据评选结果及时举办节假日调研总结暨表彰大会,通报调研成果获奖情况,厅领导为获奖作者颁发荣誉证书。三是发挥示范作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等集体学习,组织召开全厅交流座谈会,安排获奖作者传授经验、分享体会。
二、坚持“三步走”,打造优质成果
做好节前准备、节中调研、节后报告三个阶段各项工作,充分利用节假日整块时间,深入基层观察体验、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
有的放矢做足行前准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扎实做好案头工作, 精心制定调研计划。
一是结合全委中心工作强化日常积累,及时学习领会中央新部署新要求, 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跟进了解相关方面新情况新动态。二是结合全厅调研方案明确具体选题,认真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及有关媒体报道,紧盯热点难点问题,找准调研切入口,选好调研题目。三是结合个人行程细化调研安排,精心规划、统筹考虑,将调研活动融入家庭休假全过程,实现两不误、两相宜,一些选题相近的同志还自发组队开展调研。
就近就便开展细致调研。休假期间,大家既“身入”基层,更“心到”基层,感受清新自然的“泥土气息”,因地制宜灵活开展调研。
一些同志结合返乡探亲,与亲戚朋友拉家常、话短长,发现家乡农产品产销循环不畅、营商环境有待改善、农民稳增收压力大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堵点, 寻找破题良策。一些同志结合外出旅游,通过亲身感受体验,观察了解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相关城市扩大旅游、消费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一些同志结合居家休假,通过发放问卷、电话访谈、市场走访等形式,研究网络销售、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行业发展趋势和遇到的困难问题,思考政策建议。
精益求精打造优质成果。休假结束后,大家抓紧撰写调研报告,不断修改完善、推敲润色,形成高质量成果。一是梳理调研记录。认真梳理节假日见闻, 力求情况真实可靠、事例鲜活生动,筛选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问题。二是充实调研材料。根据需要联系相关方面,进一步补充材料、搜集数据、深化论证, 把准问题实质、研究破题良策。三是请教专家学者。积极与委内业务司局领导和委属智库单位的专家学者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建议,深挖症结根源,研提精
准有效的对策建议。四是完善报告内容。对调研报告反复推敲、精雕细琢,确保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言之有物,可读性说服力强、针对性实用性好。
三、弹好“三重奏”,发挥综合效应
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节假日专题调研,取得丰硕成果,全厅同志主动想调研、自觉搞调研、善于抓调研已蔚然成风。
服务中央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全厅同志坚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 以信息形式上报优秀调研成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一是汇报新动态, 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成效,投资消费外贸等重点领域、煤电油气运等重要行业的运行态势。二是反映新问题,如市场主体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面临的复工复产、成本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堵点卡点等。三是报告新经验,如相关方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创新举措,相关地方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新思路和新成效等。四是提出新建议,如在相关领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切实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向好等。
服务基层群众,推动惠民政策落地。坚持人民至上,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基层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及时与委内相关业务司局等方面深入沟通交流, 促进惠民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出台实施。如,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政策的出台落地,有效推动解决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和固体垃圾处理等问题;积极出谋划策,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为义务教育减负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推动缓解学生学习和家长负担压力;积极推广有关地方数字金融等做法经验,助力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服务自身建设,培养提升综合能力。全厅同志在积极参与节假日调研中, 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一是锤炼了党性,政治机关意识进一步增强。把开展节假日调研同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引导大家将理论武装成效体现在做到“两个维护”上。二是淬炼了作风,宗旨观念进一步强化。把开展节假日调研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大家在推动办好一件件实事、解决一个个难题中砥砺初心使命。三是锻炼了能力,经济工作本领进一步提升。把开展节假日调研同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结合起来,帮助大家在为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中成长为经济工作行家里手。
把准党政机关调研特点,掌握好基本功
福建省委办公厅 王云生 福州市鼓楼区政府办公室 王昊钧
(2022年9月19日)
***总书记强调“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党办干部要深入学习理解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准党政机关调查研究的基本特性和要求,努力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为科学决策贡献力量。
一、把准基本特性
***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党政机关的调查研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本质内涵和必然要求,具有政治性、人民性、实践性、科学性等基本特性。
政治性。党政机关的调查研究首先是一项政治活动,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善于从政治上来考虑、分析和把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人民性。党政机关的调查研究是一项群众工作,是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实践性。调查研究是一项实践活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党政机关调查研究工作的出发点是为党委、政府工作提供所需的决策建议, 落脚点是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因此选题必须紧扣现实工作需要。要坚持问题导向,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重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对症下药提出破解问题的实招硬招。
科学性。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制定和实施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党政机关的调查研究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科学决策产生于科学的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
二、遵循基本要求
***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
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党政机关干部的重要职责是为科学决策和执行政策等当好参谋。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转化力、执行力上下功夫。
着力增强脚力、眼力。***总书记强调,“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 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特别要经常到条件艰苦、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亲眼察看、亲身体验,倾听群众的真心话,摸准真情况、发现真问题。
着力增强脑力、笔力。***总书记强调,“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gongwen.com/98869.html